西方解决了道德信仰才进入市场经济,而我们毫无准备
2015/9/25 中外管理杂志

西方国家是在解决了道德信仰问题后才进入市场经济的,而我们是在没有什么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就进入了市场经济社会。这才是中国当前产生各种社会问题的真正根源。
文/张曙光
近日,又一条好心人做好事被讹的新闻在网上传播。淮南师范学院大三学生小袁因扶助一名跌倒的老人而惹麻烦上身,不得不在网上求助见证人。这则新闻再一次考验人们本已相当脆弱的道德底线。就在该事件发生前几天,南京一位老人在雨中街头跌倒,因无人扶起竟在马路积水中溺毙!
这种所谓“好心人该不该做好事”的疑问,在任何社会本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在中国却成了几乎无解的重大社会问题,可见当下社会道德价值观之混乱,人们行为之失范,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道德很难衡量和判断
人心冷酷何至于此?有执法律说者,认为是当年南京彭宇案的一纸宣判成了国人道德滑坡的标志性事件;有执经济说者,认为当前医疗负担过重是被救助人讹好心人的主要原因;还有技术说者,如路边的监控摄像不足,无法还原事件经过等(上述小袁案责任难定就因路边监控录像存在盲区)。当然给出的解决方案也各不相同,有建议细化法律的,有主张完善医疗制度的,也有主张多增加公共场所监控设备,多在汽车上加装车载记录仪来解决事故责任不清问题的。
当然,这些见解和建议从不同角度来说都有一定道理,但还是治标不治本之策。因为道德是人类内心的裁判和选择,是很难用外化的形式来衡量和判断的。道德和法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适用的范围不同。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价值体系,就会制定什么样的法律。在我国,法律已经制定了不少,可目前我们最缺少的是社会主流认可的道德价值标准。
既不是东方也不是西方的“怪胎”
中国社会价值道德观念的崩溃始于何时?人们认识并不统一。有说始于南宋的,有说始于明亡的,也有说始于清末的。比较多的人认为是始于“文革”时期。到1980年代,人们曾努力进行道德观念的重建,大搞“精神文明建设、五讲四美三热爱等”,可惜效果不彰。
到了1990年代,西方市场经济学说成为人们理解一切问题的主要思想工具。追求物质利益、提倡利已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潮。可现在看来,虽然市场经济学说成为中国最热门的显学,但人们对西方经济学并没有完整的理解,即使是极力宣扬西方经济学思想的学者对其思想源头也并非十分了解。在这种“不完整”的引导下,人们的行为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以理喻和理解,变成了既不是东方也不是西方的“怪胎”。
中国只学了亚当?斯密的1/2
被国人推崇的西方经济学开山鼻祖亚当?斯密,其创作的《国富论》极力提倡自由市场的无形之手,认为人的自私利己是自由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但国人在宣传这一学说时却往往忽略了亚当?斯密的另一巨著《道德情操论》,在这一著作中,特别强调了人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并把“同情心”当成判断问题的核心。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曾说过,不读《国富论》不知道应该怎样才叫“利己”,读了《道德情操论》才知道“利他”才是问心无愧的“利己”。亚当?斯密在这本著作中写道:“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辛苦劳作,来回奔波是为了什么?所有这些贪婪和欲望,所有这些对财富、权利和名声的追求,其目的到底何在呢?归根到底,是为了得到他人的爱和认同。”
实际上,“利己”和“利他”必须并重才是亚当?斯密的完整思想内涵。整个西方社会曾经历上千年的宗教统治时代,宗教道德占有至高无上的社会地位。可以说,西方国家是解决了道德信仰问题后才进入市场经济的,而我们是在没有什么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就进入了市场经济社会。这才是中国当前产生各种社会问题的真正根源。
(本文作者系前《中国经营报》副总编)
特约编辑:周颖
来源:中外管理杂志

第24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

点击图片:《中外管理》杂志20元包邮(新疆、西藏除外)
中外管理杂志公众号已开通“评论”功能,欢迎大家点击文章下方“写评论”参与拍砖,精彩的观点我们都会第一时间上墙分享给大家
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我们坚守原创的力量
直接点击,查看近期最受关注原创文章:
1. 芮成钢:你急什么?
2. 急,因为弱者思维
3. 德国人为什么不提互联网?
4. 总导演谢涤葵揭秘《爸爸去哪儿》:集团军作战的完胜秘籍5. 让你惊呆的日企管理6. 谁把郭振玺逼上了不归路?7. 中国应该向世界冠军德国学习什么8. 八次被否定,最终成功逆袭的《我是歌手》,如何让明星再站选秀台9.金钱永远不是早起的理由:Facebook、苹果两位CEO清华演讲的启示10.郭美美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方向?11.湖南卫视17年“变形计”
12.北大1898咖啡馆:中国式众筹“策源地”
13.《狼图腾》背后的社会心理密码
14.别人都“掌握核心科技”了,海尔为何还在玩管理模式?
15.谁都离不开应酬,饭局上如何自保?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