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制造业大国,缺失工业精神后果很严重
2015/10/4 中外管理杂志

    

     第24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所谓工业精神,笔者的理解是人们对事物专注、执着和向善的观念、意志和行动。比对工业精神的基本含义我们可以发现,在我国工业精神严重缺失。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这样的缺失后果十分严重。

     文/3A企业管理顾问公司董事长 刘承元

     我们是全球第一汽车消费大国,但却造不出好的汽车发动机;我们嫦娥三号着陆器和月球车可以玩互拍,却造不出像样的照相机;我们有全球最大的家电生产能力,却始终造不出复印机、传真机;

     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好的厂房和车间,高精度的工作母机却大多是进口的;我们生产着全球最多的电脑和手机,芯片却还是别人的……大量的事实警示我们,我们在绝大多数产业领域,至今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中国制造要由大做强,没有工业精神的强力支撑是万万不能的。

     工业精神缺失,在很大程度上是诚信缺失,唯利是图的大环境造成的。在当下中国社会,人们有这样的观感,即越是精英阶层越不愿意讲诚信,越是规模大的企业越是没有诚信,他们更愿意奉行强者通吃的逻辑。

     一方面社会上有钱人蔑视规则,挑战底线的有之,权贵者我行我素,无视公德者也有之。另一方面,作为企业公民的大企业,一边大量占有政府或公众资源,一边却霸王式对待消费者。一边拖欠着供应商的货款,一边拿着钱却做起了投资甚至高利贷的生意。精英阶层的诚信缺失,不仅提高了社会交易成本,还恶化了和正在恶化社会心态。

     社会上各类无良、无信、甚至是明星企业间的无底线竞争范例充斥网络和媒体;各类一夜暴富、挥金如土或者巧取豪夺的美好或不美好故事广为流传;人们在唾弃社会不公的同时,却期望自己有机会钻空子占便宜;人们热衷甚至膜拜成功学,期望自己有机会走捷径,可以省去脚踏实地的努力……

    

     工业精神缺失,具体表现在专注不能、执着不够、向善无为等几个方面。

     首先,专注不能,朝三暮四。社会上少有专注的个人或企业,总是见钱(机会)眼开,什么赚钱做什么。作为企业,能够专注于某一领域的不多,特别是规模大的企业更是如此。

     细数国内大型制造企业,今天开始做地产,明天还想着做银行。有人说,资本逐利天经地义,可我担心的是,因为赚快钱的快感会侵蚀人们专注的心,有朝一日地产崩盘,主业也可能随之而去。在当今社会,职业稳定性极差,人们很难在同一个岗位上专注5年、10年,1、2年换一个职业的情况比比皆是。没有专注,何来积累。

     其次,执著不够,变通有余。表面上看,德国人固执,日本人刻板,他们不善变通,其实这恰恰是他们的优势。因为这种执着于信念、规则和秩序的民族性格,外化为他们企业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并最终形成一个国家强大的软实力。德国、日本制造的强大有口皆碑,百年、千年企业也属这两个国家最多。

     相比之下,我们技不如人,并不是因为他们比我们聪明,而是我们缺少对规则、秩序的执着和坚守。所谓工业精神,很大意义上讲就是对科学规律的尊崇,对规则、制度、标准、流程的执着坚守。

     第三,向善无为,马虎成习。向善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个是指人性向善,即以大爱至善为信仰,持续修炼自己的精神世界;另一个是指科学精神,即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持续改造身边的物质世界。落实到制造业管理上,则应表现为对工艺、技术、流程以及产品进行永无止境的改善和创新。

     德国人、日本人在这两个方面都很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及对细节近乎痴迷的追求,正是工业精神的重要内涵。可是,当今中国社会机会主义盛行,人们都喜欢做大事,赚快钱,不愿意做小事,做细节,慢慢养成了“能赚钱就行”的功利主义和“差不多就行”的坏习惯。

     来源:世界经理人

    

    

     点击图片:《中外管理》杂志20元包邮(新疆、西藏除外)

     中外管理杂志公众号已开通“评论”功能,欢迎大家点击文章下方“写评论”参与拍砖,精彩的观点我们都会第一时间上墙分享给大家

     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我们坚守原创的力量

     直接点击,查看近期最受关注原创文章:

     1. 芮成钢:你急什么?

     2. 急,因为弱者思维

     3. 德国人为什么不提互联网?

     4. 总导演谢涤葵揭秘《爸爸去哪儿》:集团军作战的完胜秘籍5. 让你惊呆的日企管理6. 谁把郭振玺逼上了不归路?7. 中国应该向世界冠军德国学习什么8. 八次被否定,最终成功逆袭的《我是歌手》,如何让明星再站选秀台9.金钱永远不是早起的理由:Facebook、苹果两位CEO清华演讲的启示10.郭美美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方向?11.湖南卫视17年“变形计”

     12.北大1898咖啡馆:中国式众筹“策源地”

     13.《狼图腾》背后的社会心理密码

     14.别人都“掌握核心科技”了,海尔为何还在玩管理模式?

     15.谁都离不开应酬,饭局上如何自保?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