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合并:资本利好、企业利好,却不一定是消费者利好
2015/10/29 中外管理杂志

     导读:中国是互联网思维的发源地,但近期发生在互联网业的几大合并,看起来却是在对互联网思维频频打脸,因为这些并购基本上都是屈从于资本意志,其结果大多是在削弱市场竞争。资本利好、企业利好,却不一定是消费者利好。

     在线旅游业老大老二携程和去哪儿突然宣布“在一起”,如果没有滴滴和快的、美团和大众点评的合并在前,这桩联姻也是一出令人惊诧的狗血剧。因为在这次高效而快速的合并之前,这两家企业是中国在线旅游领域的死对头。

     尽管去哪儿CEO庄辰超在公开信中一再强调员工的利益不会因合并受损,但肯定会有人在这次合并中被伤害,不止是员工的感情,双方的企业高层也会有人出局,毕竟是两套班子并一套班子,岗位有限。但背后促成这一棋局的资本方不会在乎这些,它们有自己的逻辑。

     因为百度持有去哪儿的过半股权,所以这次合并基本上是百度与携程主导,实现的是双方的利益,合并以后,携程控制了去哪儿,双方的激烈竞争将会停止,烧钱数量得到控制,去哪儿的亏损下降甚至实现盈利,携程的盈利则得以恢复,这是就在线旅游行业的近期利益而言;而对百度的O2O大战略布局来说,也因之增加了很多想象空间,百度尽管只拥有携程25%的总投票权,但携程的一大特点是总股权极其分散,百度之外的前十大股东持股都没有超过10%的,所以即便百度不能控股携程,也能对其发挥相当的影响力,事实上,在携程和去哪儿合并之后,中国整个在线旅游业离江湖一统也不远了,因为携程本身就参股或控制几个大的OTA网站,比如艺龙、同程、途牛等。

     商战大局自有食肉者谋之,在业内看来,携程和去哪儿的合并是典型的三赢结局,但作为消费者,我还是颇感唏嘘,携程和去哪儿不打了,整个中国在线旅游业也和谐了,那些向消费者让利的补贴还能有吗?为了争夺消费者所强调的极致服务还有吗?企业之间剑拔弩张下所激发的创新与灵感还能有吗?因为对景点的垄断,缺乏有效竞争,中国的旅游业长期以来都因劣质服务遭人诟病,在线旅游业虽然还不够好,但总之是为旅游业争回些面子,它们之间的竞争因为合并而黯淡的话,其实很令人遗憾。

     在去哪儿崛起之前,携程是整个在线旅游业的巨无霸,利润丰厚,单是2013年3季度盈利就有3亿人民币,但在去哪儿参与激烈的市场争夺后,被迫向渠道和消费者大幅让利,到2014年底已经变为亏损。在与携程的市场争夺中,去哪儿除了烧钱之外,强调的是技术变革和互联网思维。

     在传统的企业经营中,亏损是可怕的,但在互联网行业,亏损则被视为正常,是互联网思维发扬光大的代价。互联网思维强调免费、强调极致的用户体验、强调羊毛出在猪身上、强调后向收费等等,当然更强调技术制胜、创新制胜。中国是互联网思维的发源地,但近期发生在互联网业的几大合并,看起来却是在对互联网思维频频打脸,因为这些并购基本上都是屈从于资本意志,其结果大多是在削弱市场竞争。资本利好、企业利好,却不一定是消费者利好。

     行业的老大老二频频合并,这在世界商业史上都是罕见的,但却频频出现在中国市场上,而且是出现在最前卫、最先进、与世界接轨的互联网市场上,这值得深思,为什么国外的互联网市场没有发生这样的合并,它们背后的资本势力都是孱头?

     (编辑 张立伟)

     21世纪经济报道App3.0版本已全新上线!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或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