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平台成功的三大法则
2015/11/3 中外管理杂志

    

    

    第24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文/《众创时代》作者 吴霁虹

     很多创业平台是从自己的资源优势出发来建立的,而不是针对创业者的“痛”创造高价值。这导致创业平台上的创业者风起云涌,但成功创业者凤毛麟角。于是,商业世界正在呼唤有价值的创业平台。

     必须要承认,大多数时候,只有少数人的梦想能通过激情创业实现。

     但是,这种“可能”如今正在大大增加。今天,万物连接的Web站点数量已经与世界人口相等。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了一个不但可以向世界发出自己声音的网络连接,而且也可以在这个网络世界,充分展现自己天赋和才华的机会。

     于是,一个“人人创业”、“人人都当CEO”的时代到来了。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代表这个时代的新国策,它将带来个人和组织商业价值观及经营理念的变革,这种变革将改变建立社会化创业平台的商业逻辑。本文从当今创业(含二次或多次创业)浪潮促进创业平台(即创业服务商)发展的机会、以及面临挑战的角度,提出如何建立有价值的创业平台的创新思路和法则。

     一场新兴的“创业运动”兴起

     新经济正在猛烈冲击着传统企业。这次冲击不是简单的换换设备、修修模式、升升技术就能应对的,它颠覆的是人类的意识空间、市场思维和商业逻辑,导致全球商界一大批“大而全”的传统企业无法在短期内真正变革,以符合新世界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于是,一大批在大公司工作的优秀员工,对前途、晋升、薪酬、创新等都抱有非常悲观的态度,结果,“牛人”们陆陆续续离开了大公司。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高管是为了自己的商业理想而重新启程,开始了人生的下半场。

     人才出走,已经成为如今商业世界的一道风景线。这道风景线催生了一个新的契机,那就是一批批有梦想、有经验、有天赋的人,开始创造“聘用自己”的机会,以创业实现人生价值。

     在美国,Airbnb的创始人布莱恩·切斯基(Brian Chesky)等草根,最初因为失业而要解决付不起房租的问题,于是创建了“空气床垫+早餐”的服务。后来,将这个模式变成了一个伟大的事业,吸引了纳森·布林克兹克(Nathan Blecharczyk)加入成为首席技术官兼共同创始人。而纳森是一位在微软、OPNET科技等大公司任过职的牛人。今天,他们和首席产品官兼共同创始人乔·杰比亚(Joe Gebbia)共同将Airbnb发展成为一家引领共享经济的全球性公司,估值超过250亿美元。

     国内荣昌洗衣的董事长张荣耀,在2013年选择了二次创业,创建了“e袋洗”的O2O洗衣服务,吸引了只有26岁,但已经在百度LBS事业部负责产品、运营、渠道等工作的陆文勇。陆文勇带着丰富的O2O经验,来到e袋洗任CEO。短短两年,e袋洗的估值就超过了5亿美元。

     今天,在一个开放的网络世界里,像Airbnb创始人、e袋洗CEO这样年轻、有梦想、有能力,又能幸运找到创业、创新的突破口的人才越来越多,他们正在形成一股新的力量。与此同时,那些能够革自己命的传统企业家,如张荣耀,正在拥抱新商业,加入二次创业的新浪潮。更有甚者,原来想创业而因为创业门槛高的大学毕业生们,也纷纷跃跃欲试,扎进这股创业浪潮中。

     正如《长尾理论》的作者安德森所指出的,互联网的大众性降低了创造的门槛,让每个人都具备创造和传播的能力。这种力量冲击到现实,就能带来新的创造运动。

     当这条创业风景线足够亮丽、诱人时,我们看到为各种创业者提供服务的创业平台、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应运而生。

     创业平台是创业者成功的摇篮。国际上,有管理300亿美元的Y Combinator(以下简称为“YC”)孵化器,估值超过50亿美元的Wework等。在中国,有大到原来各地高新区建立的创业平台,也有像腾讯的众创空间这样的新平台——2015年计划在全国建立25个线下众创空间,总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目标是再造100个亿万富豪;还有小到以3W咖啡为代表的,遍地开花的创业咖啡馆,它们都吸引了来自各方的创业大军。

     创业平台: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创业平台也是成就创业者的孵化器。创业平台的成功必须是创业者的成功。但是,在这轮空前的创业大浪潮中,目前呈现出来的却是:一半是海水,而另一半是火焰,创业者的痛也成了创业平台的痛。

     创业者的痛就是创业平台的痛

     近年来,一大批创业者把投资人的钱烧完后,上了死亡名单。从电商到O2O平台再到微电商,从餐饮到服装,从电器到医疗等,横跨十多个行业和领域,创业的兴起带来创业的误区,让创业平台也陷入困境。

     创业者的误区体现为:

     ●有梦想就能成功;

     ●有成功的模式就可以模仿;

     ●有好的创意就能拿到钱;

     ●有资金和政府资源就能获得用户……

     本质上,很多创业者是有愿望无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都犯了新时代更深层的错误:用旧世界的思维做新时代的事。

     例如:很多创业者还没有从商家控制型转为以用户为中心,因此没有解决用户的痛点,或者痛点不痛;有些创业者还没有用连接、网络、参与的方法解决问题,还在封闭独行。因此,有梦想、有经验、有资源不等于就能创业成功。

     大批创业平台的创始人和管理者,事实上也是创业者或者二次创业者,他们也有同样的痛。例如:很多成功的房地产商,为了实现转型升级,将房地产的购物中心变成了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办公空间和服务。很多新兴的创新空间或者孵化器,为了吸引创业者入驻,提供非常优惠的服务条件:“拎包入住,轻松创业”,并提供投融资对接等服务。可是没想到,很多创业者钱烧完了,就走人,结果那些创业机构们,变得像走马灯,钱花了,人累了,但不可持续。

     创业平台的痛,还在于难以超越资源优势创造高价值

     根据投中研究院的研究总结,目前中国的创业平台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活动聚合型。定期举办项目发布、展示、路演等创业活动。例如:北京创客空间、上海新车间、深圳柴火空间、杭州洋葱胶囊等。

     ●培训聚合型。依托大学以培训辅导为主。例如:清华x-Lab、北大创业孵化营、亚杰会等。

     ●媒体驱动型。为企业提供宣传、辅导。例如:36氪、创业家等。

     ●投资驱动型。聚集天使投资人、投资机构,为创业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例如:车库咖啡、创新工场、天使汇等。

     ●地产驱动型。地产商开发联合办公空间,类似美国的WeWork模式。例如:SOHO 3Q、优客工场(UrWork)等。

     ●产业链服务型。为创业团队提供办公场地、业务对接和天使投资等产业链服务。例如:创客总部。

     ●综合服务型。提供金融、培训辅导、招聘、运营、政策申请、法律顾问乃至住宿等一系列服务。例如:创业公社,大多数的高新区。

     对这些创业平台稍加研究,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创业平台是从自己的资源优势出发建立平台的,而不是针对创业者的痛创造高价值。例如:做地产的,可以给创业者提供一个工位,但并不能改变企业自身产品不给力的本质问题;做活动的,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投资、合作的资源,可是,并不能改变企业自身的基因问题。因此,导致创业平台上的创业者前赴后继,但成功创业者凤毛麟角。

     由此看来,创业者的挑战也是创业平台的挑战。于是,商业世界正在呼唤有价值的创业平台。

     呼唤有价值的创业平台

     在众创时代,万物连接,资源更丰富,信息更透明,网络更广阔。因此,创业平台与过去传统的孵化器有很多本质的不同,简单的保姆式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创业者的需求。

     我的研究发现,创业平台要获得、留住、培育出有价值的创业者,必须从建立C2C商业生态圈模式切入,遵从三个法则,建立自己的独特竞争优势。

     创业平台的C2C商业生态圈模式

     C2C商业生态圈模式的创业平台,其中有两个关键内涵。

     一个是商业生态圈。它指的是:利益相关者,基于一个共同目标,在同一个有价值的平台上为客户提供统一解决方案的商业圈群。对于创业平台来说,这个商业生态圈就是与帮助创业者解决痛点问题有关的各个特色资源和创新体的圈群。

     比如:来自美国的YC是一个“运营驱动”的创业平台孵化器,从帮助创业者一开始就“做正确的事”(公司发展模式、战略、企业家精神的锤炼)到“正确地做事”(整合投融资资源、拓展价值链、发展市场资源等),平台运营助力创业运营,形成商业生态圈。

     仅仅就平台上孵化的创业企业来说,它就已经是一个庞大的、连接了互联网巨头企业、最牛的风投基金、最前沿的新兴产业链的商业生态系统。这意味着,每一个被孵化的创业者,都有机会成长后顺利进入新经济圈。

     这个商业生态系统,按照YC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的话说,已经是一个商业生态的经济体,成为很多“传统企业的替代者”。

     另一个关键概念,就是C2C。它的含义超越了人与人连接的概念,主要指从客户需求到客户消费,其中“2”就是创业平台要创造或创新什么的核心问题。拿YC的案例来说,它创造价值的关键点在于围绕“人”:遴选优秀创业者种子的价值,帮助创业者挖掘潜力的价值,让创业者变企业家的价值。

     三大法则奠定有价值的创业平台

     C2C商业生态圈模式,能帮助创业平台建立一种有独立人格、网络连接、价值创造的新商业生态。我认为,要成功建立这样有价值的创业平台,创建者必须遵循三大法则。

     法则一:创业平台的价值主张

     传统商业的价值主张是以自我为中心,大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价值取向,小到实现产品或者服务功能的商家说了算。表现在创业平台上,就是“我有地产,我能租一块地给你”的价值思维。这有悖互联网时代人类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价值的追求,即让自己成为更有价值的人、有能力帮助他人的人。这是一种利他的价值取向。

     创业平台要想成功,就必须倡导一种利他=利己的人文关怀的价值主张,这是一个尚未满足需求的价值,通常隐藏在创业者(客户)的价值诉求中,一旦将这些价值诉求嵌入到创业平台的产品和服务,就能创造新价值,并建立无与伦比的新竞争优势。

     人文关怀的价值主张包含了利他=利己,参与=贡献,分享=获得,选择=进步,创业平台要在这些要素方面给创业者创造什么价值?

     对于创业平台的创建者来说,你的创业平台要孵化“牛人”,你首先就要成为孵化的“牛人”,而不是一个普通的资源供应商;创业平台要成就未来的企业家,你首先就要成为给力的企业家,而不是一个房地产商;你的平台服务的是一群有梦想、有行动力的创业先锋,你就必须是有激情能创造的弄潮儿,而不是一个只管收租金、递材料的中介服务员。

     因此,重塑价值主张是创业平台能否有真正价值的第一步。

     法则二:创业平台的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将决定创业平台能否持续发展。毕竟创业平台需要有收入,而不是慈善机构。这就要求平台的创建者必须要从供与需的要素出发,特别是要从解决创业者痛点为切入点,而不仅仅从自身有什么资源出发。

     例如:创业平台在设计商业模式时,要考虑这些核心问题:

     ●如何找到最有潜力的创业者?

     ●如何帮助他们完成快速成长?

     ●如何帮助他们成为企业家?

     ●如何因为提供了创造价值的创业服务而获得收入?

     这些都是能带来经济效应的问题。挑选项目、孵化管理等服务,能够撬动投资、投智、现金、众筹等方式的运用,事实上就是在铸造一个超级专业的共创模式,才可能获得财务的收益。

     YC的盈利模式就是投资投智后,创业者成功、他们退出而获得巨大收入,创业平台分享的是投资收益模式而不是现金流收入模式。这对创业平台来说,增加了风险,因此,会逼迫创业平台为创业者解决痛点问题而创造、创新,才可能成功,而不是提供似是而非、鸡毛蒜皮、痛点不痛、创点不创的同质化服务。

     法则三:创业平台的新方法论

     这里是说要用新的方式方法,解决“怎么办”的问题,解决创业平台的价值主张和盈利模式提出的问题。过去创业园区用新建办公楼,提供一站式注册服务等方法吸引创业者,但是,今天还以这个方法就很难吸引有品质的创业者,因为这样的服务已经同质化,几乎家家都有。因此,创业平台今天必须学会能用科学的手段解决现实问题。

     例如:建立智能交互的创业平台,精准配对合适的投资者;有效连接全球网络资源,成就有价值的交易和创造;提供基于云计算的个性化定制办公,帮助创业者解决高效营运问题等等,都有可能创造高价值。

     特别是作为平台,我在《众创时代》一书中,提出了互联网的+、-、×、平方数的解决方案,分别是基础标准平台、数据驱动平台、个性化定制平台以及众(自)创平台模型。比如:北京898创新空间的创业平台,如何能创造一个智能工具,将全球商务的资源转化成有效的潜在市场并嫁接给创业者。

     总之,在“双创”热潮的涌动之下,当大众的智慧、天赋、才华释放,当创业成为新经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新商业世界就会呼唤与之相媲美的创业平台。而一个有价值的创业平台与成功的创业企业一样,将有能力重塑人文关怀的价值主张,有能力接入信任连接的网络系统,有能力用更科学的工具解决创业者的痛点问题。

     至少,与成功的创业企业一样,一个价值的创业平台应该能创造有灵魂、有温度的产品或者服务!

     (本文作者同时系“强基因”理论创建人,原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中美战略合作中心主任,北京大学访问教授)

     来源:中外管理杂志11期封面文章

    

    

     点击图片:《中外管理》杂志20元包邮(新疆、西藏除外)

     中外管理杂志公众号已开通“评论”功能,欢迎大家点击文章下方“写评论”参与拍砖,精彩的观点我们都会第一时间上墙分享给大家

     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我们坚守原创的力量

     直接点击,查看近期最受关注原创文章:

     1. 芮成钢:你急什么?

     2. 急,因为弱者思维

     3. 德国人为什么不提互联网?

     4. 总导演谢涤葵揭秘《爸爸去哪儿》:集团军作战的完胜秘籍5. 让你惊呆的日企管理6. 谁把郭振玺逼上了不归路?7. 中国应该向世界冠军德国学习什么8. 八次被否定,最终成功逆袭的《我是歌手》,如何让明星再站选秀台9.金钱永远不是早起的理由:Facebook、苹果两位CEO清华演讲的启示10.郭美美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方向?11.湖南卫视17年“变形计”

     12.北大1898咖啡馆:中国式众筹“策源地”

     13.《狼图腾》背后的社会心理密码

     14.别人都“掌握核心科技”了,海尔为何还在玩管理模式?

     15.谁都离不开应酬,饭局上如何自保?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