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人才盘点:怎样提前知道下属即将跳槽?如何应对集体跳槽?
2015/12/24 中外管理杂志


点击图片:《中外管理》杂志30元包邮(新疆、西藏除外)
在目前人才竞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保留人才是每个经理人和人力资源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如果一个对公司或部门很关键的人把辞职报告摆到你的办公桌上,你才意识到他的重要性,那已经为时太晚。
通常,一个人做出辞职的决定是要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考察和论证,一旦提交辞呈,意味着他已经与另一家公司签了Offer,这时一般人不会因为公司的挽留而动心,因为他与另一家公司已经有了契约关系。
其实一个人离开公司前的1-3个月(对于经理人可能会长达6个月)里,一定会表现出不同以往的言语或行为,如果你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异常动向,提前采取稳定人和留人的措施。
1、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然下降
一个一贯积极主动的人,突然变得消极被动,对什么事情都无所谓,这是很危险的信号。当一个人决定离开的时候,已经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因此出于职业道德的约束,会继续做好已经启动的工作,但不会做任何需要长期的承诺的事情。
2、对公司的态度骤然变化
原来对公司牢骚满腹、意见多多,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别人议论公司也不参与。当一个人对公司有抱怨有意见的时候,他暂时不会离开,因为他还对公司抱有希望,希望有所改善。但是当他已经决定离开了,他对公司的改善也就不抱希望,或者是无所谓了。
3、表现低调
在各种场合,表现得比过去低调,开会不发言、讨论不讲话、有任务不主动请缨、有矛盾不卷入。为了淡出公司,他不会再主动请缨担当任何新的项目,也不会启动长期的工作项目。
4、工作纪律散漫
并非所有人会这样。但在低级岗位的员工中会见到。一个一贯遵守工作纪律的人,突然出现一些迟到、早退、上班聊天、上网等小毛病。既然要走了,在这个公司的表现就不那么重要了。但是,职业化的经理人往往能做到善始善终,原因一是职业素养使然,二是对于经理人,可能会有背景调查,会影响他能否拿到下一家公司的聘书。
5、休长假
申请休息一两个星期以上的假期。外企由于工作紧张,很少有能够休息10天半个月而工作不受影响的情况。如果一个岗位可以空缺那么长时间,老板就要质问,公司是否需要这个岗位?但是对于要走的人,一方面为了个人的跳槽,如到外地考察、准备和参加面试等,另外因担心个人的带薪假可能在离开时得不到公司补偿,因此会长时间休息。
6、经常离开办公室接打手机
跟对方公司的人事部或猎头通常是通过手机联系,接到这样的电话,该员工会神秘地快速离开办公室,走到僻静的场所接听。一般是安排面试、参观公司等事项。
7、到HR询问有关年终奖金和休假的政策
各公司对于年终奖和带薪假有不同规定。例如有的公司规定,发放奖金时已经离职的人无权获得奖金;遗留未用的带薪假以工资补偿;而另一些公司则规定,凡是工作到上年度12月31日的人,来年2-3月发奖时,仍有资格享受年终奖。
8、作退出的准备
有职业道德的人,为了降低自己离职对现雇主的不利影响,会开始辅导自己的属下,把工作移交给称职的部下,把自己从各种长期课题和项目中脱离出来,以便能毫无牵挂地离开。否则,现公司可以以项目未完成为由而拖延他的离开。如果不顾一切地逃脱,给现公司造成损失,会损害自己在业内的名誉。
延伸阅读一:
员工“跳槽”的八大缘由
1、创业式跳槽。员工有目的地到有关企业走一圈,了解行业情况,熟悉行规、制度、技术、成本等各项指标,为自己创业打基础。
2、发展式跳槽。公司的发展目标与个人的发展目标不一致,或个人的发展空间受到影响,为个人的发展前程而跳槽。
3、挑战式跳槽。喜欢向新的领域、新的岗位、新的高度发起挑战冲刺,永不服输式地主动跳槽。
4、选择式跳槽。在一些特定领域选择不定,如公务员、事业单位还是企业,企业中如国企、外企、民企还是合资企业,故而频频跳槽。
5、“钱”途式跳槽。以金钱为目标,追着高工资走,谁钱给得多,上谁那去。
6、感觉式跳槽。跟着感觉走,感觉好就干,感觉不好就走,美其名曰“顺其自然”。
7、习惯式跳槽。有的员工跳槽上瘾了,人熟了,环境熟了,没有新鲜感,烦而无味,就想换个工作。
8、被动式跳槽。在公司和领导或员工闹矛盾了,或出了差错,自认为混不下去了,所以换了工作。
总之,了解员工“跳槽”的原因和想法,为公司制定对策,今后考查选用人才打下基础。
延伸阅读二:
从容应对集体跳槽
根据零点公司的最新调查,当前中国企业最经常面临的前三种危机依次是人事危机、行业危机、产品和服务危机,人事危机的中选率达到53.8%。调查显示,人事危机包括员工离职率高、重要高层管理人员突然离职或被解雇、重要高层管理人员突然逝世等。
正视集体跳槽事件,了解集体跳槽的原因
集体跳槽对一个企业的破坏性很大,不但破坏了本组织的人事发展计划,而且他们熟悉本企业的运作模式,拥有一定的客户群,一旦投奔原企业的竞争对手,势必对原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所以,在发生这样的事件后,企业一定要正视和重视。冲突是组织内部的固有特征,避免冲突的最好办法就是将冲突视为正常现象,此为正视;并找出冲突根源解决之,此为重视。
有人力资源专家在谈到“集体叛逃”事件时认为,小团体和大集体的利益在大方向上应当是一致的,虽然偶尔有矛盾,但无论如何不该上升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如果小团体的利益与企业大目标背离,那么就有必要检讨一下企业的内部问题。如果问题不解决,类似“集体跳槽”事件还是可能再次出现。不管跳槽员工对与错,企业首先要自省。
减轻不利影响
集体跳槽发生,企业一方面要尽量减轻这一事件对公司造成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还要加强人力资源体系的管理,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当务之急,是建立起新的团队,一来弥补员工离开的空缺,二来稳定现有员工的情绪,把集体跳槽对企业的影响降到最低。把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从企业的人事变动转到产品上来。
从长远来看,企业更应该加强内部管理,既为员工提供发展平台,也要避免内部小团体的形成。权利和感情在公司经营上是脆弱的,真正让人们能够精诚合作的是利益的共享和分配,所以重要的是如何建立一套在所有者、管理者、人才之间能够兼容的激励体系。企业需要改善用人技巧、完善人事管理、完善组织内部架构以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
此外,要避免企业/组织形成“小团体”和“利益群”,因为这于组织无益,这不同于团队合作或者团队精神,一个是分裂,一个是融合,本质不同。
来源:世界经理人网站
中外管理杂志公众号已开通“评论”功能,欢迎大家点击文章下方“写评论”参与拍砖,精彩的观点我们都会第一时间上墙分享给大家
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我们坚守原创的力量
直接点击,查看近期最受关注原创文章:
1. 芮成钢:你急什么?
2. 急,因为弱者思维
3. 德国人为什么不提互联网?
4. 总导演谢涤葵揭秘《爸爸去哪儿》:集团军作战的完胜秘籍5. 让你惊呆的日企管理6. 谁把郭振玺逼上了不归路?7. 中国应该向世界冠军德国学习什么8. 八次被否定,最终成功逆袭的《我是歌手》,如何让明星再站选秀台9.金钱永远不是早起的理由:Facebook、苹果两位CEO清华演讲的启示10.郭美美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方向?11.湖南卫视17年“变形计”
12.北大1898咖啡馆:中国式众筹“策源地”
13.《狼图腾》背后的社会心理密码
14.别人都“掌握核心科技”了,海尔为何还在玩管理模式?
15.谁都离不开应酬,饭局上如何自保?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