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捷:最靠谱的盈利模式是帮客户解决问题
2015/12/26 中外管理杂志

    

    

     点击图片:《中外管理》杂志30元包邮(新疆、西藏除外)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一般的观点认为互联网教育要做长线,先烧钱再收钱,但云学堂的商业逻辑是“不烧钱”、“自增长”,将注意力完全聚焦于用户,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激发用户“大量的支付欲望”。

     访谈嘉宾:丁捷,云学堂CEO

     主持人:穆胜,互联网转型专家,中外管理私董会教练

     “互联网已经过了综合流量的红利期”

     穆胜:好!各位朋友,非常欢迎来到中外管理微访谈的现场,今天我们非常有幸地请到了云学堂的联合创始人、CEO丁捷女士来到我们的访谈现场,与各位共同探讨互联网转型话题。丁女士,请给观众朋友们打个招呼。

     丁捷: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来参加这个微访谈,跟大家一起来分享云学堂在转型期间的一些经验。

     穆胜:那我们直接进入正题吧,丁总,因为互联网现在实际上是一个商业的底层逻辑,未来所有的企业都是互联网公司,所以克强总理也说了,互联网+,是未来的趋势,在这样一个形态下,云学堂的存在看起来是一个应有之义,但是我不知道你们是原生态的一个互联网企业,就是说从互联网上长出来的一个企业,还是一个转型的互联网企业,请你介绍一下。

     丁捷:好的,穆胜老师这个问题很尖锐啊,云学堂和很多公司一样,不是一个从互联网上长出来的企业,我们也是一个互联网+的转型企业;我们的创始人卢睿泽,创业20年左右了,他曾经做过软件公司,也做过线下教育,转到云学堂其实也是一个转型的过程。为什么会转型呢?因为我们看到,在中国所有的软件行业也已经成为传统行业了,开始在痛苦的边缘挣扎,而线下教育,虽然我们做到了四五千人的规模,但其边际效率下降,很难规模化扩张。我们认真研究在市场上,企业职业人培养的痛点明显,却没有一个公司能够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所以我们才毅然决然地要转型,然后我们全身心投入,创办了云学堂。

     穆胜:我明白了,原来您的团队里面有IT属性,有技术力量,您又在从事线下教育的过程中,认知到有一个无限广阔的市场,这个市场需要的不是教育产品本身,而是一套整体的解决方案,所以您用IT嫁接您对内容产业的一个认知,生成云学堂。作为一个投资者,我也投一些互联网的天使项目,我认为现在互联网已经过了综合流量的红利期了,它必然回归商业的本质,而互联网成为加速器,也就是说你必须要理解这个商业逻辑本身,你才能够用互联网来放大,而你刚好两条都具备,我觉得从面上来看,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

     丁捷:好,谢谢!

     互联网教育的利润生成逻辑真的很复杂吗?

     穆胜:再有一个问题,你们对于接入互联网的选择上,似乎有一个路径依赖,也就是说,你们原来更多的是认识到线下教育的红利嘛,但是切入互联网教育其实是一个很艰难的挑战,因为互联网教育的利润生成逻辑是比较复杂的,甚至有投资人说,我们如果有朋友愿意做互联网教育,你先不要考虑盈利,因为它是一个后市看好、中长期看好,而在早期你无法形成一个很闭环的盈利逻辑,那么就意味着你的创业期会很长,产出值得期待,但是会在很遥远的未来,您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呢?

     丁捷:我部分同意。都说百年育人,教育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行为,而且它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才能成功。云学堂选择并非教育,而是企业培训这个市场,培训比教育更注重短期的结果,只有在不断的迭代中,重构整个企业的培训系统,才能帮助企业绩效提升。现在企业培训的现状是零散的,没有明确目标的,供应商分散,信息不对称,交易效率低。如果把企业发生问题,就像人生病了一样,目前的培训都是就一个症状在解决一个症状,而没有像看病那样先检查,再诊断,诊断完了以后,可能从饮食、药品、针剂、甚至家人的照顾等各方面提出一全套系列方案,这确实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从盈利方面来说,它并不像您刚才所说的,一开始要赔很多钱,没有商业模式,到最后才来收钱。企业培训市场是已经事实存在的市场,而且在这个市场上,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很多公司都在谈转型,需要更多更好的人才,这个时候,我觉得中国的企业家尤其是渴望成功的企业家,会前所未有地去注重企业的培训,所以说,这个大规模的市场是存在的。那么我们再来看盈利模式是否存在,过去的盈利模式其实是企业为他的员工花钱,而且这个钱国家有政策的支持,就是工资总额的1.5%,可以作为税前计提,但即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多企业家为什么还不愿意投入培训呢?因为他们关心的是培训的有效性,因为培训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多的是时间成本和投资回报率的问题。还有其他的一些成本,如差旅费用,占的比重会比较大。如何为企业提供一整套的高质低价解决方案,最终不是就某个课程而谈,而是把整个企业的问题能得到解决,这可能是企业家比较关心的。员工所需要的能力也好、思维的转变也好、个人的技能也好、团队的协作也好,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问题都给他解决了,最终帮他企业绩效提升,那么这种方案我觉得对企业家来说,他会认为是一种投资,而不是一种成本或者一种福利。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事实上我们也在尝试做到这一点,很多企业家是愿意投入的。

     穆胜:愿意花钱。

     丁捷:对,愿意花钱。我们现在采用的模式叫平台免费,但增值服务是收费的,很多企业家会追着我们说,可不可以把这个服务打包得更精致一些,我们愿意付更多的钱,而不是说一定要求免费,如果一味的免费,他们会担心前期的知识积累会不会因为你生存不了而白干呢。

     穆胜:也就是说,您做互联网教育,和传统做互联网教育的那些人的理念有着本质的不同,因为他们实际上是做运营品的一个免费供给,然后通过这一块来吸引流量,吸引流量之后推高估值,推高估值之后资本兜底,是通过这个模式,它本身的盈利性是有问题的。但你做的模式完全是聚焦于用户,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提供内容单品的爆款来作免费分享,而当你做到对企业有增值服务,做到企业的问题落地解决的时候,企业实际上是会有大量的支付欲望的,这些支付欲望就会变成你的盈利逻辑,这符合我对互联网商业项目判断的两个标准:第一是投资率低,第二是投入资本回报率高,就是说,第一个,不烧钱,第二个,自增长。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的话,我觉得盈利逻辑上倒是可以支撑。

     不怕“过顶传球”

     穆胜:我又要提一个挑战了,做内容品牌,做培训市场上的渠道或者平台,最难受的是超级讲师跳单,如果说我是一个超级讲师,我对客户而言其实是比你平台更大的,可能就会出现OTT,over the top,也就是过顶传球,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丁捷:穆胜老师这个问题太专业了,其实我们对这个事情也思考过很多次。如果我们卖的是一个单品,只是做一个简单的信息对接的话,您说的跳单问题是完全存在的,因为我只是提供给你一个信息。我们看到,在淘宝的平台上,那些商家肯定也有跳单的现象,但是大多数为什么不会跳单呢?一定是基于淘宝给了他直接跳单所不能获取的服务。对云学堂来说是一样的,而且教育产品要比普通商品复杂度更高,您说的那些名师,他就像是某个专科大夫,那么云学堂所要做的事情是,当一个病人、一个企业来的时候,我们首先要了解它遇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先送到某个大夫那儿去做个检查,在大夫的检查之下,我们发现这个公司的真正问题,可能在高管层面、中层管理层面或基层员工层面都缺什么东西,那么我们就会把他们需要的所有东西,像您说的超级讲师,还有超级的理论体系、测评、工具以及线上课程打包好,送过来。这就是说,我们并不是简单地提供信息,我们做的是整个企业问题解决方案的系统设计,还有资源组合,然后在这个平台上,让用户得到真正的解决方案,这样我们就不怕单个的讲师跳单了。

     (资料来自第24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内容有删改。)

     来源:中外管理新媒体

     中外管理杂志公众号已开通“评论”功能,欢迎大家点击文章下方“写评论”参与拍砖,精彩的观点我们都会第一时间上墙分享给大家

     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我们坚守原创的力量

     直接点击,查看近期最受关注原创文章:

     1. 芮成钢:你急什么?

     2. 急,因为弱者思维

     3. 德国人为什么不提互联网?

     4. 总导演谢涤葵揭秘《爸爸去哪儿》:集团军作战的完胜秘籍5. 让你惊呆的日企管理6. 谁把郭振玺逼上了不归路?7. 中国应该向世界冠军德国学习什么8. 八次被否定,最终成功逆袭的《我是歌手》,如何让明星再站选秀台9.金钱永远不是早起的理由:Facebook、苹果两位CEO清华演讲的启示10.郭美美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方向?11.湖南卫视17年“变形计”

     12.北大1898咖啡馆:中国式众筹“策源地”

     13.《狼图腾》背后的社会心理密码

     14.别人都“掌握核心科技”了,海尔为何还在玩管理模式?

     15.谁都离不开应酬,饭局上如何自保?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