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与日本的差距
2016/1/16 中外管理杂志

    

    

     点击图片:《中外管理》杂志30元包邮(新疆、西藏除外)

     生活习惯文化各有所好,没有可比性,但工作做事的态度,我们的差距还有很多很多!

     来源:绿城集团

     这次绿城的骨干精英考察了前田的两个工地、一个构件厂。

     一、现代化高效,节能,环保

     日本人造房子的流程跟我们国内不太一样,他们的工地上没有那么多工人,更多的工作是在标准化的工厂里完成,再运到工地里,像搭积木似的进行拼装。

    

     这是构件厂里的生产线。

    

     从生产线上下来的楼梯。带着钢筋,预留好了相应的插孔,只要运到工地搭起来就行。

    

     这是在工厂里贴墙砖,工人们把墙砖预先放在模具里,再放上钢筋,浇注混凝土。

    

     从工厂里出来的墙体就直接带着墙砖了。工地现场的施工,更像是在搭积木。

    

     当然施工现场还是会有一些地方需要现浇混凝土。这是工人在浇混凝土之前用高压水枪清洗施工区域。不允许有任何的垃圾残留。

    

     为了防止扬尘,施工时每往上搭一层,就包装一层。

    

     这是东京银座的一处施工现场,被包得严严实实,紧挨着的是一个商场。估计日本人也不用担心PM2.5这回事。

    

     日本人的建筑施工十分追求效率,线路铺设到第四层时,第一层的精装修就进场施工了。

    

     线路铺设到第四层时,第一层的精装修就进场施工了。

     日本市面上出售的商品房都是精装修成品,所以,日本人根本不用像我们这样,非得把自己逼成一个装修达人。

    

     卫浴间也是整体安装,这是从外面看的效果。

    

     所有的弯头、双通、三通管,都采用透明的塑料材质。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旦发现管道堵塞,一眼就能看清,给检修带来极大的便利。

    

     亮点在哪里?

     所有的走线都没有开槽!日本人是直接用胶水固定线路。

     在日本有“一胶走天下”的说法,因为人家的胶水有保密配方,功能特别强大。

     据说,我们绿城的工程人员想拿一桶胶水回来,日方的接待人员说:“送你们一桶可以,只是海关不会让你们带出境。”

     二、有态度的工地是这样的

     1、施工现场的安全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

    

    

     在进入工地前,考察人员被要求换上统一的工装,并戴上头盔。

     这些真的不算什么,在前一天晚上还临时去商场买了工装鞋。

     穿着皮鞋是禁止进入工地的,不安全。

    

     猜猜这是什么?

    

     看明白了吧。在日本的建筑工地,是不能随意走动的。

     参观人员和非本区域的作业工人,都只能走在画线的道上,因为这样才能确保安全。

    

     施工现场的安全警示板

    

     施工安全塔,每周公司均会组织员工到这座塔前进行安全意识教育。

    

     这个黄色围栏区域是工人的指定吸烟区。

     在建筑工地,明火是安全隐患。为了满足工人的需求,施工方商议弄了这么一处吸烟区。

    

     吸烟区上面贴了一张规章制度,比如不得在围栏外面抽烟,抽烟时必须戴着安全头盔,必须指定专人清理烟蒂等等。

     2、日本人严格的检查制度

    

    

    

     工程质量的把控,离不开严格的检查制度。

     这上面不同颜色的标识,代表了不同条线的检查。

    

     日本人发明了很多实用简单的检查工具。

     比如上面这些小工具,用于检测保温层的厚度,不同颜色的钉子对应不同的厚度,检查时只需把相应的钉子插入保温层,就能判断是否达标。

    

     检查过程中发现有结构裂缝,立即进行标识,并作出相应的整改。

     3、细致的专业化分工

    

     管道的封口,相当平整。能做到这种程度,就要说到日本的精细化分工了。

     在日本,建筑工地上可能有20多个分包工程,其专业化分工相当细致。比如,封胶这一个工序,就有专门的公司负责。

     4、施工现场的有序整洁

    

     现场材料堆放整齐。

    

     扫把不能随意搁放。

    

     日本人连建筑垃圾也分类,让生活垃圾还没能完全分类的我们情何以堪!

    

     中外管理杂志公众号已开通“评论”功能,欢迎大家点击文章下方“写评论”参与拍砖,精彩的观点我们都会第一时间上墙分享给大家

     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我们坚守原创的力量

     直接点击,查看近期最受关注原创文章:

     1. 芮成钢:你急什么?

     2. 急,因为弱者思维

     3. 德国人为什么不提互联网?

     4. 总导演谢涤葵揭秘《爸爸去哪儿》:集团军作战的完胜秘籍5. 让你惊呆的日企管理6. 谁把郭振玺逼上了不归路?7. 中国应该向世界冠军德国学习什么8. 八次被否定,最终成功逆袭的《我是歌手》,如何让明星再站选秀台9.金钱永远不是早起的理由:Facebook、苹果两位CEO清华演讲的启示10.郭美美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方向?11.湖南卫视17年“变形计”

     12.北大1898咖啡馆:中国式众筹“策源地”

     13.乱局中,民企老板如何“活下去”?

     14.别人都“掌握核心科技”了,海尔为何还在玩管理模式?

     15.谁都离不开应酬,饭局上如何自保?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