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 |“白拿”的两个月工资
2016/2/24 中外管理杂志


点击图片:《中外管理》杂志30元包邮(新疆、西藏除外)

漫画/孙元
哲理的故事
1995年,正当经济危机在美国蔓延之时,加利福尼亚的哈理逊纺织公司,因一场大火化为灰烬。3000名员工悲观地回到家里,等待着董事长宣布公司破产和失业风暴的来临。在无望而又漫长的等待中,他们终于接到了董事长办公室的一封信:“向全公司员工继续支薪一个月。”
在全国上下一片萧条的时候,有这样的消息传来,员工们深感意外。他们惊喜万分,纷纷打电话或写信向董事长亚伦·博斯表示感谢。一个月后,正当他们为下个月的生活发愁时,他们又接到董事长办公室发来的第二封信。董事长宣布,再支付全体员工薪酬一个月。5000名员工接到信后,不再是意外和惊喜,而是热泪盈眶。在失业席卷全国、人们为生计犯愁的时候,能得到如此照顾,谁不会感激万分呢?第二天,他们便纷纷涌向公司,自发地清理废墟、擦洗机器,还有一些人主动去南方联络被中断的货源。
三个月后,哈理逊公司重新运转了起来。对这一奇迹,当时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是这样描述的:员工们使出浑身的解数,昼夜不懈地卖力工作。起初,认为董事长亚伦·博斯领取保险公司赔偿金会一走了之,批评他感情用事、缺乏商业精神的人开始服输。现在,哈理逊公司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纺织品公司,它的分公司遍布五大洲的60多个国家。
故事的哲理
企业总有波峰波谷,当企业处于低潮期,不要一味只追求所谓的开源节流,不要总渴望市场快速复兴,而要首先凝聚人心、提升士气,只要员工全身心地信任与追随,往往能迸发出不可思议的力量。事实上,稻盛和夫的京瓷公司也是依靠这一点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经济危机。冬天里的中国企业可鉴。
来源:中外管理故事与哲理


中外管理杂志公众号已开通“评论”功能,欢迎大家点击文章下方“写评论”参与拍砖,精彩的观点我们都会第一时间上墙分享给大家
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我们坚守原创的力量
直接点击,查看近期最受关注原创文章:
1. 芮成钢:你急什么?
2. 急,因为弱者思维
3. 德国人为什么不提互联网?
4. 总导演谢涤葵揭秘《爸爸去哪儿》:集团军作战的完胜秘籍5. 让你惊呆的日企管理6. 谁把郭振玺逼上了不归路?7. 中国应该向世界冠军德国学习什么8. 八次被否定,最终成功逆袭的《我是歌手》,如何让明星再站选秀台9.金钱永远不是早起的理由:Facebook、苹果两位CEO清华演讲的启示10.郭美美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方向?11.湖南卫视17年“变形计”
12.北大1898咖啡馆:中国式众筹“策源地”
13.乱局中,民企老板如何“活下去”?
14.别人都“掌握核心科技”了,海尔为何还在玩管理模式?
15.谁都离不开应酬,饭局上如何自保?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