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对比“探路”供给侧改革:企业去杠杆,居民加杠杆
2016/3/3 中外管理杂志

    

    

     点击图片:《中外管理》杂志30元包邮(新疆、西藏除外)

     1月天量信贷,2月底意外降准,有可能导致杠杆率攀升。然而中国的杠杆有多高?债务增长的空间还有多大? 宽信贷与去杠杆之间,如何在矛盾中求出路?我们通过对比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杠杆水平,债务结构,和债务可持续性,得出以下三个结论:

     中国债务总体水平偏高,可持续性低,继续加杠杆空间有限。在22个主要新兴国家中,中国杠杆率列居首位。与主要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债务总量虽位于中游,但债务与人均收入比却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基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我们认为,中国的债务总量已基本触顶。增发债务,空间有限。

     企业杠杆过高,居民杠杆偏低。将企业杠杆转入居民,是短期内去产能最有效的途径。中国非金融机构杠杆率高达145%,全球最高。企业去产能,去杠杆,势在必行。而居民杠杆率仅为40%,为发达国家的一半,并远低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 居民债务与储蓄比,几乎全球最低。基于我国企业和居民杠杆率两极分化的情况,去杠杆,不如转移杠杆。

     政策预测:转移杠杆,需宽信贷和刺激消费,双管齐下。一方面增加流动性, 一方面让新增信贷进入居民消费体系。因此,我们预计,2016年, 信贷宽松政策将稳步持续。房地产等鼓励居民消费的刺激政策,绝非昙花一现,而是政策主导,将持续发力。

     1. 中国杠杆率有多高?

     债务占GDP的比值,究竟应该维持在什么水平,理论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安全值界定。但通过国际对比,可以反映出中国杠杆率的相对水平和上涨空间。图表1和2,分别反应了主要新兴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总债务水平(政府部门,居民和非金融机构)[1]。可以看出,中国的总债务占GDP高达245%,列居所有新兴国家之首。

     ▼图表1:新兴国家债务结构比较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债务总水平位于中游。但如果将收入水平和偿付能力考虑进来,中国的债权和收入比,要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约为发达国家均值的1.7倍。因此,债务水平,不容乐观。

     ▼图表2: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中国实体经济债务结构比较

    

     从债券的持有结构看, 我国非金融企业占比最为显著,约为实体经济总债务的60%。企业杠杆率高达145%,全球最高,是新兴市场均值的3.5倍,发达国家均值的1.7倍。而与之相反的, 居民杠杆率仅为40%,为发达国家的一半,基本等同发展中国家的均值水平。这形成了我国特有的两极分化式的债券结构。

     而企业的大量负债,主要是09年4万亿政策刺激的结果。 图三是主要新兴国家自2007 年以来的债务增速。中国非金融机构企业贷款,从2007年仅占GDP 22% 猛增至145%,增加了123%,增速远超其他新兴国家。这样急速的增长,造成了资金错配和产能过剩。企业去杠杆,势在必行。

     ▼图表3:自2007年以来的债务变化

    

     2. 中国杠杆率,是否已经触顶?

     我国最近的信贷猛增和降准政策,均可能导致杠杆进一步攀升。宽信贷,加杠杆,还有多大空间?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评估目前债务的可持续性和偿还能力。如果可持续性强,偿还能力高,则债务的增加空间较大。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债务与人均GDP的比值,居民债务与储蓄的比值,外币债和出口额度的比值。我们发现,我国总体偿付能力较低,继续加杠杆,空间十分有限。但居民债务和外币债依然有充足空间。

     中国总体债务的可持续性较低,体现为总债务与人均GDP的比值较高。 人均GDP作为人均收入指标,反应了偿付能力。这一比值越高,说明偿付能力越小,可持续性越低。目前,中国债务的可持续性,远低于新兴和发达国家,几乎是全球最差的国家。考虑到中国实体经济的下行压力,我们认为,中国的总债务,上涨空间十分有限。

     ▼图表4:债务与收入水平

    

     然而中国的居民债务,却表现出极大弹性。我国居民债务仅占居民储蓄的22%,几乎是世界最低水平。美国居民账户债务是储蓄的13倍,韩国约7倍,德国约6倍。可见, 中国的居民杠杆非常低,可释放空间巨大。

     最后, 我们比较企业外币债和出口。出口多,外汇收入多,对外币债的偿还能力就强。中国目前外币债仅占出口额度的50%,低于大部分新兴国家。根据我国外债占比低,出口额度大的特点,外币债务依然有较大上升空间。但考虑人民币贬值预期,短期外币债务需求受到限制。

     ▼图表5:非金融企业外币债占出口比重

    

     3.未来信贷走势和政策预测

     综上分析,我国债务两大特点: 一是总量多,二是居民债和企业债分化严重。我们认为,实体经济去杠杆,首先要优化杠杆结构,其次才是削减总量。将企业杠杆转移到居民杠杆,是目前供给侧改革最为有效的手段。

     我们认为,鼓励居民信贷将是16年的主导政策。目前各种信号,均符合我们的预期。例如,最近出台的房地产刺激政策,1月的天量信贷,以及周小川行长在2月26日G20会议上回答记者时认为:住房贷款应该有大力发展空间;个人住房贷款在银行总贷款的比重依然偏低的;中国的储蓄率较高,可支持居民贷款的上涨。

     因此,我们预计,2月份的房地产鼓励政策, 绝非昙花一现。更多刺激居民信贷的政策将陆续发力,如再次降准,定向降息、降准、减税等。

     [1]我们侧重分析实体经济债务水平,在中国总体债务中排除了金融机构债务。因为金融机构非最终债权人,如果将金融机构算入总债务,则会导致重复计算。

     作者:孔翔鹤

     来源: 翔鹤宏观债券

    

     中外管理杂志公众号已开通“评论”功能,欢迎大家点击文章下方“写评论”参与拍砖,精彩的观点我们都会第一时间上墙分享给大家

     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我们坚守原创的力量直接点击,查看近期最受关注原创文章:

     1. 芮成钢:你急什么?

     2. 急,因为弱者思维

     3. 德国人为什么不提互联网?

     4. 总导演谢涤葵揭秘《爸爸去哪儿》:集团军作战的完胜秘籍5. 让你惊呆的日企管理6. 谁把郭振玺逼上了不归路?7. 中国应该向世界冠军德国学习什么8. 八次被否定,最终成功逆袭的《我是歌手》,如何让明星再站选秀台9.金钱永远不是早起的理由:Facebook、苹果两位CEO清华演讲的启示10.郭美美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方向?11.湖南卫视17年“变形计”12.北大1898咖啡馆:中国式众筹“策源地”

     13.乱局中,民企老板如何“活下去”?

     14.别人都“掌握核心科技”了,海尔为何还在玩管理模式?

     15.谁都离不开应酬,饭局上如何自保?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