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与狐狸:你是什么类型的董事长?
2016/4/12 中外管理杂志

     ▲图片来自网络

     董事长是影响企业最深刻的那一位,掌握着一个企业最后的权力和管理层决策权背后隐藏着的利益,是一个企业组织内最大最坚实也是最后的支点,无论利弊,造成的影响都是最大和最持久的。

    

     这话非常有道理。在核心竞争力方面的表现就是:董事长的思维导向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找到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董事长的思维导向一般分为:狐狸型和刺猬型。这一类型的划分标准源自古希腊寓言残片"狐狸多知,而刺猬有一大知。"后来经兼具哲学家与思想家意识的以赛亚·柏林写作《刺猬与狐狸》而发扬广大。

     他是这样描述的:狐狸是一种狡猾的动物,它能够设计无数复杂的策略,偷偷向刺猬发动进攻。但每一次刺猬都蜷缩成一个圆球,浑身的尖刺指向四面八方。狐狸行动迅速,皮毛光滑,脚步飞快,阴险狡猾,看上去准是赢家。而刺猬则毫不起眼,遗传基因上就像豪猪和犰狳的杂交品种,它走起路来一摇一摆,整天到处走动,寻觅食物和照料它的家。尽管狐狸比刺猬聪明,但是在实际中屡战屡胜的却是刺猬。

     狐狸的思维是凌乱或是扩散的,在很多层次上发展,从来没有把思想集中成为一个总体理论或统一观点,是典型的聪明者。而刺猬则把复杂的世界简化成单个有组织性的观点,一条基本原则或一个基本理念,发挥统帅和指导作用,任世界复杂多变,刺猬都会把所有的挑战和进退维谷的局面进行有效简化,是典型的智慧者。

     成为狐狸还是刺猬,决定性因素恐怕还是天赋禀性:性格奔放、诗意人格,指望"短平快"出成绩的董事长们,心理急迫,最终难逾狐狸之限。而要想升华达到刺猬境界,必得气象宏大,志存高远,耐得住寂寞,熬得过寒冬。没有任何一个人是绝对的狐狸或者刺猬,大家都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在体内此消彼长。

     从这个角度来讲,刘邦是个典型:上马打天下时,尽管其痞性成分很重,但不妨碍他成为刺猬,终成大器;下马坐江山时,痞性人格却成为了羁绊,尤其是在平灭韩信之后,终于从刺猬变成了狐狸。

     刺猬定律强调深刻思想的本质是简单,而这也就是那些卓越之人与聪明之人的深刻区别,董事长作为人类的一个特殊群体,恐怕体现得更加明显。但其中,也许是要有第三种人出现才会更加说明问题:天生一只大狐狸,却一心想做刺猬。

     那么,董事长们想做狐狸还是想做刺猬?是看到什么好做什么,还是有定性,耐得住寂寞,懂得果断出击却又精耕细作?

     在企业中,董事长就是排头兵,他的所想所说所为,都会非常深刻地影响着企业。他的位置在哪里,队伍就会跟到哪里,董事长是什么性格,企业就是什么性格,董事长有什么思维习惯,企业就是什么样的思维习惯——董事长是决定核心竞争力在哪里的那个人!董事长指引的方向在哪里,核心竞争力就在哪里。

     当然,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在顺风顺水时表现出来的,而是身处逆境时依然能够保证企业过关的那种力量。黄宏生当年入狱时,创维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体现为:拥有一支成熟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打不垮拖不烂,不但带领创维走出困境,而且节节攀高。

     所以,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我们来看看董事长在忙什么就知道了。有的董事长忙着应酬公关,有的董事长忙于销售,有的董事长在忙着传播文化,有的董事长忙于研发,有的董事长忙于内部管理,有的董事长忙于台前,有的董事长忙于幕后,有的董事长忙于管人,有的董事长忙于管事。

     董事长把瞄准镜架在哪里,董事长的价值就在哪里。

     任正非几乎很少抛头露面,但江湖到处都有他的传说,不接受媒体采访,但却能冷眼旁观。王石常常不在公司,但万科依旧快速平稳发展,尽管几十年来出现了几次控制权之争的问题,但这不妨碍王石本人在职业经理人队伍方面的卓越成就。有时候,董事长不在场,远比在场更有威力。

     只有能够站在局外的董事长才能够洞察局内,才能找到合理的落脚点。

     只有懂得从高空俯瞰天下的人才懂得眼前。

     只有懂得相对的人才懂得绝对。

     只有懂得仰望星空的人才懂得敬畏。

     作者:钟清扬

     来源:支点思维(ID:zhidiansw)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