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 | 孩子犯错不罚不行?
2016/4/23 中外管理杂志

     ▲图片来自网络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从未犯错,是因为他不曾尝试新鲜事物。

    

     文/晓庄 程社明 责任编辑/化石

     尝试与闯祸,似乎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一对孪生姐妹。对于孩子来说,一切事物都是那么新鲜,于是探索的过程就变成了出错的过程。

     那么,该如何对待犯错的孩子?

     一般情况下,家长会想该用什么方法惩罚。但是你是否想过,孩子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是出于故意?还是不小心?或者原因根本在你事前没有教育好他?

     作为职业经理人,当你的下属在工作中犯错,你是否也会立刻惩罚而不顾方法?一定不会。因为你知道,作为成年人来说,你需要给他尊重,需要给他解释的机会,需要帮助他找到出错的原因,而非一味地指责。

     但是对于你的孩子——这个你最爱的人,你是不是反而会没有那么宽容?于是,我听到过有经理人这样说:前两天,孩子犯了错,自己就“面壁思过”去了。言语中充满了自豪,潜台词是“你看我的惩罚多有效”。

     但孩子犯了错,他知道自己该接受什么样的惩罚,就说明他意识到自己错在哪儿了吗?就能避免再次犯错吗?孩子的犯错标准是什么?是不是孩子的行为和思想,只要不合父母的心意就是一种错呢?

     对于孩子的行为,我们常常简单归结为“对”和“错”。

     而错,就要受到惩罚。而惩罚的理念不同,方法就不同,对孩子的影响也会不同。

     您倾向哪种“罚法”?

     01

     “去小黑屋”

     故事一:王刚?34岁?财务部主管?儿子?4岁

     儿子很活泼,在许多家长看来是件好事。但是,也正是他的活泼,让我有点小郁闷,因为他的活泼总是闯祸。

     我也知道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是他的确比一般的孩子更精力旺盛。白天在幼儿园里,每隔几天,我就会在家长联系本上看到类似的内容:王冠一小朋友是个活泼、聪明的孩子,希望他在课堂上,不仅要保持积极踊跃的学习状态,还要遵守一定的课堂纪律。老师的表达很婉转,而我已经能想像得到儿子的样子了。

     我也在犹豫:该用什么方法?会不会因为管理过当,反而扼杀了孩子的天性?真是有点儿矛盾。但是由于他也没有犯什么错,也就没有太用力管教他。

     终于,一次儿子在幼儿园中,因为争夺玩具,和一位小朋友打起来了。最后,要不是老师把他们强行分开,真可能会把事情闹大。

     这简直让我忍无可忍,老师当着儿子的面,给我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儿子一直耷拉着头。把他接回家以后,我二话没说,就把他关进了小黑屋(就是我家的储物间)。我警告他说:好好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想好了再出来。

     儿子开始有点不服气,也不折腾。过了一会儿,就开始说:“爸爸,我渴了。”我不理他。“爸爸,我要接妈妈下班了。”还不理他。总之,他又找了许多不是理由的理由要出来。

     终于,不到10分钟,儿子就已经哭着说:“爸爸,我错了,你能抱抱我吗?”

     我打开门,并不让他出来,而是蹲在门口问他:“你错在哪儿了?”

     他一边哭一边说:不该和小朋友打架,应该团结……我抱起了儿子:“那以后还这样吗?”儿子一个劲儿地摇头。

     接下来的几天,儿子都乖巧了许多。有时他会跑到我面前,看看我,我冲他一笑,他就开心地跑走了。

     只是,自此他就不愿意去储物间了。有时他闹得一过分,我一指储物间的方向,他就收敛点儿了,或者跑到我旁边起一会儿腻。

     02

     “不理你了”

     故事二:陈以诚?36岁?技术总监?女儿?5岁

     我的女儿很男孩子气,有点儿蔫儿淘。经常在你不经意时,就会闯点儿小祸、搞点儿小怪。比如说:如果她把家里的花瓶打破了,就会若无其事地说,是家里的小狗打破的。

     如果她犯了错,我要惩罚她,她先是会耍赖。然后此计不成,再施一计,装可怜。再不行就直接说要去找奶奶。

     于是,我和妻子商量的方法就是不再理睬她,连看都不看她一眼。她就会缠着我们说话。依然视她不见,即使她哭闹,也依然无济于事。最后,她通常会没辙了,向我们一边哭一边承认错误。

     这就是我对犯了错的女儿的惩罚办法:不理她,无视她的存在。

     我认为,孩子有错误行为时,一定要接受惩罚,否则就容易造成孩子是非观念不清,因为自己年龄小就可以对自己行为不负责的意识。

     03

     “自己说怎么办”

     故事三:陈济周?35岁?销售主管?女儿?8岁

     我不会轻易惩罚孩子,哪怕是批评她一句。因为,女儿的性格有点内向,并且也很感性。还在她很小的时候,如果我们放小提琴曲,旋律稍微悲伤一些,她就会小嘴往下撇,一副很伤感的样子。

     于是,我和爱人的共识是,对孩子要多鼓励,要培养她良好的性格。因为,有一件小时候发生在我身上的事,一直让我记忆犹新,也让我更坚定了要让孩子做她自己的决心。

     一次,我的小学班主任在家长会上对我母亲说:“你的儿子太爱说话了,常打扰同学听课,孩子有点儿太贪了。”于是,母亲回家很郑重地对我说这件事,让我不许“太贫”。而老师,一旦见我上课说话,就让我罚站。我认为这种惩罚就对我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我认为这种批评和惩罚,或多或少地扼杀了我的语言天赋。那时,我模仿相声段子、模仿名人说话及朗诵都是相当不错的。而以后却变得有点儿不太爱说话,不了解的人还以为我很内向。

     对于孩子真的犯了错,我会很认真地对她说:“你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吗?”她一看我们这么严肃,通常都会很认真起来。如果她不知道错在哪儿,我就让她把刚才做的事情重复一下,在其中我再追问几个为什么,她通常就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了。接下来,我们就会问她:“你打算怎么改?如果还犯错误怎么办?”这些惩罚方式都是我们让孩子自己去想的。孩子通常会说:不让看动画片,或者不买什么玩具了。

     总之,让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自我惩罚,更有利于树立对自己行为负责任的意识,而女儿也更能感觉到我们对她的尊重。

     让激励代替惩罚吧

     对于孩子犯错,一般情况下家长们都在研究该如何惩罚。但我认为更应该研究,在他犯错后如何激励。孩子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受父母影响,父母的欣赏、鼓励和支持会形成孩子乐观、开放的沟通方式,而恐吓、惩罚也会使孩子形成沉默、怯懦的性格。

     如果父母动辄想到惩罚,只能让孩子知道哪些事不能做,却不能让孩子知道应该怎么做。久而久之,孩子的思想会受束缚,语言表达及行为方式受限制,似乎会成为越来越听话的“好”孩子,实则成为不敢想、不会说、不能做的呆孩子。

     看到错误的“价值”

     小孩犯的错误有两大类:一类是没按照事物的规律去做事;一类是没有按照大人的规定去做事。

     如果不允许孩子跌跟头,孩子就学不会走路;如果不允许孩子发错音,孩子就学不会说话;如果不允许孩子做错题,孩子就永远考不了满分。错误是人成长进步的必然伴生品,拒绝出错就是拒绝成长,不允许出错就扼杀了成熟。父母在孩子出错时要像孩子做对时一样欣然接受,并且和孩子一起分析这个错误的正面价值,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坚决取缔“小黑屋”

     通常家长把孩子关进小黑屋,是想让他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认真思考,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但这种被迫在黑暗中的独处,会使孩子心中充满恐惧。他们难以积极地吸取教训,而是为了尽快离开孤独和黑暗违心地认错,甚至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以牺牲人格和自尊心来换得本应有的光明和自由。

     把孩子关在小黑屋,说严重些无异于心理虐待!人天生恐惧的事情就是孤独和黑暗。每个人都需要被一个人际圈认同。黑暗意味着陌生,而人对陌生的事物都有着担心甚至恐惧,很想逃避开。把孩子关进小黑屋,就是强迫其与人际圈隔绝,并被迫置于担心与恐惧的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孩子首先会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其次,由于在恐惧中并不能真正检讨自己的错误,孩子就会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即违心的软弱和屈服可以换来卑微的自由和权利。长此以往,孩子在做事的时候就不考虑事情本身的正确与否,而是考虑自己如何避免再次进入黑暗和孤独。由此,为逃避惩罚,就会产生隐瞒甚至撒谎的行为。

     小黑屋惩罚法必须被取代。可以让孩子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反思,但一定不能是黑暗的小屋中。反思是为了汲取教训,而不应让孩子把错误与恐惧联系起来。你也可以让孩子写下来通过错误可以汲取的三条教训,以及可以增加的三条经验和有效的避免再犯类似错误的三种办法。

     罚是为了学会负责

     家长要知道,如果你对孩子采取了错误的教育方式,那么他很可能将这种方式复制到下一代以及周围人的身上。事实上,错误和失败经过反思和总结经验能够成为成功的阶梯,惩罚的基本理念,是让孩子开始对自己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并在错误中成长。

     对于成年人来说,在工作中犯错有时是由于责任心不强所致,必然要受到惩罚。而孩子犯错却常常是由于出于好奇和没有经验。因此对孩子犯错误,应该允许和正视,犯错后应以发掘价值、总结经验为主,惩罚的方法尽量少用或者慎用。

     (本文作者系《中外管理》培训课程金牌讲师、亲子关系培训专家)

     来源:中外管理新媒体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