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含工匠精神的挂面是什么味道?(一年卖50亿)
2016/4/29 中外管理杂志

     ▲图:《中外管理》

     当国人出国买马桶盖、买电饭煲,而不再是买奢侈品,当大家从关注锅到关注锅里煮的东西,这说明中国人开始关注品质了。

    

     文/本刊新媒体记者 张怀元 责任编辑/齐心

     日产挂面2000吨,产能达到60万吨,排名行业第一,占据全国十分之一的市场,傲居挂面行业龙头大哥的地位......谁能想到这些令人咋舌的业绩竟然源自一个“本分”的民营企业?20年间,专注面业的金沙河将营收做到了50亿,成为名副其实的“挂面大王”。

     当传统制造业如履薄冰,同行们都在如何控制成本上下功夫时,"挂面大王"却逆势而行,坚持用高价格收购高品质的小麦原材料,为什么?区区几块钱一包的挂面如何能够做到每年营收50亿?

     挂面常吃,可却少有人对挂面产生好奇。

     2016年4月28--29日,《中外管理》杂志社、北京仁达方略管理咨询公司共同举办“标杆企业游学---走入挂面大王金沙河”,学习金沙河的“管理偏方”,寻求战略目标和企业文化的落地之道。

     小管也跟着大部队去了。话说这是小管第二次去了,此前我们去了一次,带回一篇报道:

     一位“挂面大王”的管理偏方

     嗅到了工匠精神的味道

     进入金沙河的大本营,看到两人一行,三人一列的“蓝”军和“绿”军,40余位企业家们震惊了。金沙河的员工身穿迷彩,同时也有了军人一般的自律。

     而在车间内,却几乎看不到几名员工。(不对啊,挂面生产肯定一番是用工密集、热火朝天的景象啊!)但大家看到,金沙河生产车间,虽然生产线上的挂面飘逸拂摆,颇为妖娆,却仍有些“冷冰冰”——因为只有面条,而几乎看不到人。几十万吨的小麦仓储,只需两个人看管。从磨面制粉到和面轧面,再到烘干切割包装,完全依靠先进的自动化设备一体完成。

     目前,金沙河拥有6条制粉生产线,50条挂面生产线,却只有3000余名员工,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这3000人里,大多数还都在前期的小麦收购和后期的包装上,而金沙河董事长魏海金在这两个“用人”环节也即将尝试智能化生产。

     与大多数同行采购面粉进行加工不同,金沙河觉得外来面粉质量不易稳定,于是就自己把关收购小麦来制粉。一如金沙河的傲娇,“最好的小麦生产最好的面粉,最好的面粉加工最好的挂面。”

     以产品本身去说话,以产品本身去和别人竞争,这是"挂面大王"金沙河的哲学。其实产品本位主义就是如此“简单”,任何花里胡哨的东西都是多余的。20年来,在外界没有特别要求品质的情况下,金沙河却始终在坚持最好的供给。可以说,这就是工匠精神的落地表现。

     正如《中外管理》总编杨光在活动致辞中说,当国人出国买马桶盖、买电饭煲,而不再是买奢侈品,当大家从关注锅到关注锅里煮的东西,这说明中国人开始关注品质了。

     而不少消费者对好品质的追求仍然不高,试问怎样呼唤出好的供给?其实,工匠精神和供给侧改革落地的前提必须是消费端的需求先得到提升。所以,传统制造业面临的多重窘境正在倒逼产品做出改变,否则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这正是参加此次游学活动的企业家们得到的最大感悟。而小管,也在金沙河嗅到了专注、痴迷、坚守的工匠精神味道。

     老板是“老炮儿”,让公司≥家

     家和公司傻傻分不清楚。有人会问金沙河的员工被灌输了怎样的思想?这事儿,不说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当金沙河人力资源部主管向游学企业家们讲述金沙河的"家文化"时,小管发现,点头最多的居然是金沙河自己的员工。

     小管听到这么一个故事:一次,金沙河的数位员工出差住宾馆,当得知即将下榻的宾馆一晚上300元住宿费的时候,大家非常不高兴,集体要求领导换地方。说“走几步就是100多元的宾馆,干嘛要住这么贵的?”硬是逼着领导换了地方。这,听着似乎有些“天方夜谭”,但类似的故事在金沙河还有很多。

     在金沙河,不少员工都是一大家好几口人,甚至全家都在这里工作。但是,在这样一个家族企业,却从来没有出现过靠“关系”打点办事的情况。从员工到经理,都说自己在这里享受着董事长魏海金给予的全邢台最高的工资和最好的福利待遇,再去要这、求那,心里怎么过意的去?

     小管这次听说,金沙河每次涨工资都不是人力资源部或是员工自己的要求,而是董事长魏海金主动提出的。魏海金常说"金沙河的员工不容易,现在工资还是低,我给予员工的还不够"。实际上,金沙河员工平均4500元的工资已经是同等学历、同地域里最高的工资水平,可魏海金仍然觉得他应该给予员工更多。包含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魏总都事无巨细为员工着想。为了让职工更方便,买东西更便宜,他在工厂里开设职工超市,商品一律原价进,原价售,“让员工少花钱也是涨工资。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把魏总比作"大家长",把金沙河比作家的根源。金沙河的"家文化"是从金沙河里"种"出来的,让文化落地并发挥到极致需要老板本人带头前行。

     其实,在金沙河,"不正常"的还有很多。比如,差旅费实行实时报销制。在这里,所有报销费用没有等级标准,没有任何规定,员工可以根据需要自行申报。这在一般的企业是难以想象的。这样的机制落地,就是基于金沙河独特的"家文化"。还有什么比老板给予的信任更荣耀的呢?将心比心。这也是董事长魏海金“自私利他”哲学里的根基。

     “管理人要管理人性,研究人要研究透人性。其实心理学最终就是改变自己,影响别人。只有利人才能利己,实际上对别人好的人是最‘自私’的,越‘自私’的人越对别人好。始终为别人考虑,自己就会收获良多。”魏海金颇具辩证思维的话,值得管理者们玩味。

     参加游学的企业家们说,金沙河的管理看似是偏方,其实很奏效,看似是“土”办法,但却相当接地气。《中外管理》总编杨光评价说:金沙河的文化是“洋到让洋人都找不到北”的。

     小管从金沙河员工脸上传递出的幸福感,看得出员工对金沙河的信任和依赖是发自内心的。这里的每一位员工都在为“我是金沙河的员工”而自豪,他们自豪地拥戴着这样一位魏老板,自豪着可以维护金沙河的“美”。

     有企业家说,不是每家企业都适合复制金沙河的模式,但是这种企业精神值得学习。谁说不是呢?

     【图文播报:参观挂面制作全程-专题研讨】↓↓↓

    

    


     图为《中外管理》总编杨光开幕致辞。

    

    


     图为金沙河面业集团董事长魏海金讲话(朴实、淳厚、善良的业界"老炮儿")。

    

     游学企业家一行走访参观金沙河挂面制作流程(大家主动遵守金沙河"两人一行,三人一列"的不成文规矩)。

    

     实时监测小麦过磅的相关数据。

    

     小麦筛选。这里经常会有农家人落在里边的东东,据说曾发现过3万多的现金(已物归原主),员工发现遗落物后一向都是主动给到上级,并物归原主。

    

     小麦输送环节。

    

     魏总在给企业家讲解制粉环节(小麦由管道输送到制粉车间后,由全智能化的机器对麦秸秆、尘土、农药残留物等进行全面清理,润麦,然后磨粉)。

    

     员工在监管加工面条。

    

     据讲解,装袋为整个制面过程中最耗人力的环节。

    

     全流程监控画面。

    

    

     据说,不同宽窄的面条全部由机器加工制作。

    

    

     客户已付款预定的货物仓储。

    

     正在装车的"小哥"。

    

     "绿装"员工在食堂用餐,老板也在这里用餐,和员工一起。一视同仁,在这里用餐的所有人都是自己清理桌面和洗碗。

    

     金沙河为达到一定保准的员工配置了房屋,够资格的童鞋可以拎包入住。

     来源:中外管理新媒体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