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的飚升对中国经济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2016/8/10 中外管理杂志

     ▲图片来自网络

     让投资者和消费者对中国的未来有信心,比印钞票再加政府财政扩张来得更重要。

    

     文/赵晓

     近一段时期以来,M1(狭义货币,流通中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异常飚升,2016年1-6月,同比增长24.6%,增速分别较上月和去年同期提高0.9和20.3个百分点;广义货币M2(即狭义货币以及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同比增长11.8%,增速与上月和去年同期持平。

     M1和M2的增速“剪刀差”则由年初的4.6个百分点扩大至6月的12.8个百分点,并呈继续扩大趋势。M1的飚升对中国经济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应付与逃离危机

     首先,要明白引发M1异常波动的主因是什么?影响因素当然是多元且复杂的,但主因很清楚,就是非金融企业活期存款的异常波动。相关数据显示:自2015年4月开始,非金融企业活期存款同比增速由0.8%一路飙升至2016年5月的31.32%,同期M1增速也由3.7%上升至23.7%,并从2015年10月开始超过M2增速。除此之外的是:居民存款的“大搬家”。作为M2主要构成因素的住户存款由定期向活期转化,活期存款增速从2015年3月的0.75%一路上升至今年5月的18.15%,同期定期存款则从14.23%一路降至5.08%。

     上述因素背后的经济行为又是什么?根据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货币需求只有三种: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中国非金融企业活期存款的异常增长,显然与交易动机无关,因此只能用另外两个动机来解释:一是预防动机。说白了,就是中国企业很危险,就快撑不下去了,故预防性流动需求暴增,大家都不得不备好“子弹”,以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挤兑、催账、逼债等。二是投机动机。由于实体经济形势严峻,过剩产能高居不下,供给侧改革尚无明显成效,而创新性产业的投资也已遭受严重挫折,因此企业在国内缺乏投资冲动和投资方向,手中虽有货币也不敢投不愿投,只能被迫持币待投,或转投房地产,或干脆转向国外投资,寻求资产投机的收益以及汇率投机的收益。

     《2016:创业公司尸横遍野》一文揭示:2016年刚刚过半,倒下的创业公司就数不清了,其中不乏巨头投资的明星公司。而2016年以来的VC和PE市场也都非常惨淡,屡创新低。这显示至少在短期内,人们对未来中国创新产业的投资并没有乐观的理由;创新类投资如此,传统产业的投资就更加乏善可陈。在此背景下,民营投资进入负增长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供给侧改革思维认为,经济下行将迫使投资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但调查显示,在经济困难时期,大多数民企倾向于固守熟悉的主业,害怕投资于不熟悉的产业会加速紧张的资金链崩断。这说明经济环境过于恶劣时,投资倾向保守,因此未必是结构调整的最好时机。

     至于居民存款从定期向活期“大搬家”,投机动机可足以解释。所以,当前无论是企业还是居民,大量资金以活期存款而不是以定期存款的方式出现,原因其实很清楚,要么就是为了应付危机(预防动机),要么就是为了逃离危机(资本外逃)。

     信心比货币更重要

     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问的是,金融数据和经济行为的背后又意味着什么?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认为,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已出现“流动性陷阱”现象。在《人民日报》发声的“权威人士”已经指出,中国经济将陷入L形衰退。我的警告则是:中国只剩下坚决改革这一条路了,必须立即、坚决以及真心地改革、重建增长动力!

     在货币政策失去威力后,需财政政策更加发挥效力,减税和增加政府支出等,这是经济学家们很容易想到的。但还有比这更重要的,那就是要在危机中以改革寻求转机,特别是要想办法激发衰疲的民心和信心,才能重建增长动力。因为“信心比货币更重要”。

     危机往往是改革的良机。让投资者和消费者对中国的未来有信心,对中国的改革有信心,对中国的法治有信心,以及对中国政府有信心,比印钞票再加政府财政扩张都来得更重要!

     特约编辑:马小琳

     来源:中外管理杂志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