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到!悲、乏、凉、燥怎么防?一篇文章说透彻
2016/9/21 国医大师健康

    

     秋天已走完一半的旅程,时至二十四节气之秋分,一场秋雨一场寒,天气已不像刚入秋时候的秋高气爽了,温度逐渐转凉。这个时候病菌繁衍活跃,要小心蚊虫接触,它们可是传染病的来源之一。

     这个时候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入秋,而南方地区气温则普遍降至22摄氏度以下,幅度将高于10°C以上,天气十分凉爽,人也容易致病。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万物枯败,一片昏黄,易使情绪受到消极影响。可多穿艳丽色彩的衣服、多晒太阳,多补充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有助于改善情绪。

    

     远离“秋悲”,首先要加强日照和光照。在晴朗的日子里,应多做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的沐浴。阴雨天或早晚无阳光时,尽量打开家中或办公室中的全部照明装置,使屋内光明敞亮。

     人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活动,可调动情绪,增强兴奋性。

     秋分来临,更应该多运动,尤其是做伸展运动,加强血液循环,舒展身体、收敛心神,防止劳累疲乏。但早晚天冷,尽量选择在室内运动。

    

     头部有多个穴位,经常梳理头发可以扩张皮下毛细血管,促进新陈代谢,保持头脑清醒,并且消除疲劳。

     闲暇时,上下牙齿有针对性地多活动,相互嗑一嗑,保持牙齿健康,不仅有固齿的作用,还能祛除疲劳。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开始天气转凉。夜越深,寒气越重,也更易侵入体内,一定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防止寒气入体,埋下健康隐患。

    

     秋分早晚温差大,幅度甚至高于10℃以上,应注意添衣。遇天气骤变、气温明显下降,需及时添衣防寒保暖,避免受凉感冒。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他特别提到,尤其要注意脚部不要受冻,同时腰部、背部也需注意别受凉。

     秋分时节,降水减少,天气干燥,身体易缺水而出现“秋燥”。多吃一些清润、温润的食物,如百合、银耳、淮山、秋梨、莲藕等。减少使用葱姜等辛辣食物,适当多吃些酸。

    

     秋季干燥,人体宜多摄入水、淡茶、豆浆、牛奶、饮料等;多吃红薯以通便;多食玉米、芝麻、青菜、柿子、香蕉、蜂蜜等柔润的食物;尤其最近红枣上市,生吃可助消化,熟食亦可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人体要平

     平调阴阳,身体放松。从“长夏”到“秋收”,人体代谢由快速转变为缓慢,秋分时昼夜平分,养生也应遵循阴阳平衡的规律,做到阴气内守。

     中医讲,“阳入于阴为之寐,阳出于阴为之寤,寤寐之间阴阳相养”,意思是说人体阴阳之气不断地升降出入变化,形成人的醒寤和睡眠,所以,健康合理的睡眠是保证人体阴阳平衡的第一要法。

    

    

    

     四件事情防好,三种养生食物吃好,祝你秋分快乐~

     养生做到位,长寿自然来:《皇家养生》这本书就集合了历代帝室养生长寿秘诀,非常宝贵!赶紧查看下方,来免费试读报名吧!

     其他人在看

     早餐加点它,血管清明人长寿!卫计委委员自己用的方法,认准了~查看请点这里

     医生认为他血管差,实际却比年轻人更好!只因这3件事,每天固定用查看请点这里

    

     “国医大师健康”编发,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抄袭。本文建议配方、方法均为基本方,建议在专人指导下使用,商务合作微信: xieyubin15 谢经理内容合作请后台发送“授权”。

     点击右下角“写留言”后,发表您的感想

     您的见解将展示给亿万微信使用者!↓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国医大师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