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是最愚蠢的思维,你同意吗?
2015/4/17 美文阅读

    

     文 | 文文

    

     “嫁给你我后悔了。”不仅只是在气头上这么说,而且,她们往往在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倘若当初……就好了”,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在对现状不满的时候,喜欢这样发牢骚。

     但是,这并不只是牢骚,而且还是一种思维方式。

     对职业,他们会认为,目前正在干的,是最糟糕的,要是当初选择了另外一个就好了;

     对婚姻,他们会认为,所嫁(娶)非其人,要是当初选择了(假如能够)另外一个就好了;

     对家庭和事业的平衡,如果重心放在了事业上面,他们会后悔,“要是当初能留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家人就好了”,但如果真把重心放在了家庭上面,他们又会遗憾,“假如当初能再多腾出一些时间,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对爱好和金钱,他们也会纠结,假如选择了自己喜欢干的事情,他们会抱怨钱太少,假如选择了赚钱多的事情,他们会抱怨自己不快乐……

     这样的人,之所以后悔(遗憾),跟他们当初做了怎样的选择,其实一点关系都没有。事实上,无论是选择了怎样的人生道路,无论嫁(娶)了谁,他们都会抱怨。

     简言之,你之所以后悔或遗憾,并不是因为“当初选错了”,而是因为你是你——只要你还继续是你,只要你还继续被“得不到的(错过的)才是最好的”这种思维给奴役着,那么,无论当初怎么选择,你都会觉得是“错的”、不圆满的,都会遗憾或后悔。生命不息,后悔不止。

     后悔、遗憾、抱怨,是一种人格。

     “得不到的(或错过的)才是最好的”这种思维,是后悔型人格及遗憾型人格的基础,也是诸多痛苦和不幸的根源。

     如果你不幸中枪了,请不要辩解说这是“人性”。人性,不是愚蠢的挡箭牌。况且,一旦你把自己的一个弱点夸大成“人性”,则其他人也会被冤杀。

     以前,常有人以“小人之心”来揣度我是不是更喜欢那个“未得到的”,每次,我都是像受了羞辱一样愤怒。愤怒之余,还有委屈。

     人生有无数种可能,但我偏偏以为已经实现的这种可能性就是最好的,哪怕它只不过是个“失意的副产品”。

     很久很久之前,在被一位可爱的菇凉拒绝后,我们再推心置腹地聊,我问她:“你有没有发现,在我的潜意识里,总会觉得,已经得到的才是最好的?” 她说,“我早就觉察到了。”

     我当时说这个话的意思是,我固然不会“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但倘若我是跟其他人在一起了,那么,我心目中那个“最好的”就不再是你了,你充其量就只算得上一个“次好的”,我怕你会有失落感。

     在我的思维中,吃不到的葡萄固然是甜的,但已经吃到的那个,却是个“更甜的”。

     在填报高考志愿之前,我的目标院校一直是人大、南开、对外经贸等等,从未考虑过复旦,只因戴宗同学的一句话,我便鬼使神差地选择了复旦。

     在复旦的第一年,因为对本专业毫无感情,加之对大学教育没有明确认识,我活得极其迷茫、极其痛苦,甚至动过退学再重新高考一次的念头;在刚毕业找不到工作的时候,我再次坚定地认为当年为了虚荣心而冒着分到“烂专业”的风险选择复旦是个极其严重的错误,我甚至追根溯源到“高中选择文科就是个错误”......

     这些痛苦或悔恨的原因都在于我那时的心智尚不成熟:人生本有无数种可能性,当初有多条道路可选择,而我偏偏认为自己已经选的这条路、已经实现的这种可能性是最差的,这是一种极其消极悲观的心态;不能从眼下的生活中发现美和意义,不懂得把握已经进入的这条道路,而是拿现实与一种已经无法实现的“可能性”做比较来加深自己的悔恨,这说明那时的我还未懂得生活的真谛。

     如今,我倾向于认为,已经选择的这条“错误之路”,要比那些没有机会尝试的“正确之路”有价值得多——这条路再怎么差劲,也是你经历过的,也带给你了实实在在的体验;“那条路”不管多好,终究不过是个虚幻的概念而已。

     对已经实实在在地拥有的一切,你当然可以随便弹嫌(挑剔)它的种种不是,但只要你足够用心,你也可以找到一万个珍惜它、爱它的理由;对于那种未曾实现的可能性,你当然不会因为它的不好而牢骚满腹,但倘若你要爱它,却连一条充分的理由也找不到。

     如果你不懂得把握当下已经拥有的,你便不会满足;如果没有一种富足的心态,那你生活中的悲伤、失落将远远超过快乐。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美文阅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