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轱辘一个梁,自行车在中国的地位有多高?丨推介
2016/5/31 壹读

     图片来自网络

     壹读微信号:yiduiread

     比起副驾驶,很多人都坐过一个更温馨的座位——自行车后座。

     虽然不加坐垫时会有些硌屁股,但是那段关乎爱情、亲情的回忆却弥足珍贵。

     今天我们的话题是单车。

     提起自行车的普及,很多国家都很强。比如都号称“自行车之国”的荷兰、丹麦以及注册运动员4万人以上的英国。

     但要拼发展和总数,中国当之无愧是第一。据不完全统计,至2015年,我国自行车市场保有量3.7亿辆。如今的自行车,不仅作为单一载具,而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生活方式。

     从曾经的日常载具到如今的健身符号,单车在中国的地位究竟有多高?

     想当年,单车是把妹神器

     自行车起源于欧洲,但很快就于1868年被引进到上海。

     不过在那时,仅有的几辆自行车,能拥有它的都是歪果仁。

     “兹见上海地方有自行车几辆,乃一人坐于车上,一轮在前,一 轮在后,人用两脚尖点地,引轮而走。又一种, 人如踏动天平,亦系前后轮,转动如飞,人可省里走路。不独一人见之,相见者多矣。”

     ——《上海新报》, 1868年 11月 24日

     后来,男人们发现这种两个轮子的东西很好用,很多人开始尝试,但由于价格不菲,自行车成了一种财富身份象征。

    

     1919年,每日进入上海共租借中心商区的单程车辆中,最多的为人力车,有66100辆;其次是独轮推车,7700辆;其余类别中,汽车为5100辆,手推车3500辆,马车3200辆,而自行车,只有2600辆。这是一种什么概念呢?比自行车数量少的,只有电车和卡车。

     再后来,少数女性也开始骑自行车。

     地点还是在上海,第一批喜欢上自行车的女性人群比较特殊——走在时尚前沿的青楼女子。

     当时的自行车属于奢侈品,可以理解为现在特斯拉一类的时尚车型。很多风尘中的姑娘都以到照相馆中拍一张骑车照为荣,把自行车作为道具以显示其追逐时尚流行。

    

     △民国时期女式自行车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位袍褂的小伙脚踩弯梁自行车,对着姑娘说一句:“约吗?”成功率是很高的。

     八十年代前后:自行车就是主流

     到了八十年代前后,自行车迎来了巅峰。

     这个时间段,自行车开始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了居家必备的主要交通代步与物质运输工具。文能驮姑娘,武能运食粮。特殊的年代,自行车既是人的交通工具,又是物的运输工具,因此结合国情,研发具备载重能力的自行车成为中国的特色。

     80年代末,自行车成了中国第一个普及型工业品,保有量达到 5 亿辆,凭借总量,中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

    

     △80年代北京街头自行车潮

     尽管当时工人人均收入在几十元的水平,而一辆自行车的价格在百元以上,但仍旧阻挡不了人民群众对自行车的热情。凤凰、永久、飞鸽、五羊、红旗等国产品牌成为了市场主流。

    

     △老布什和飞鸽自行车

     然而仅仅过了十几年,九十年代的自行车就由盛转衰。原因是:被摩托车、电动车、小轿车三巨头取而代之。

     比如当年群星璀璨的《有话好好说》中,蹬着自行车的赵小帅,被开着奔驰的情敌、夜总会老板刘德龙带人一顿痛揍。

    

     △《有话好好说》中,赵小帅和安红的单车戏

     这个时期,骑行的行为范围大幅缩小,大致分为:大学生校园内课室至宿舍往返、中小学生上下学、农民短途出门、工薪族上下班及买菜等工薪阶层使用载具。

     自行车的主人脸上不再是傲气和洋气,更多的是奔走于生活中的一种疲态。

     自行车这就完了吗?

     作为曾经红极一时的坐骑,自行车就这样没落了吗?

    

     自然不是,经过时代更迭的自行车找到了自己新的定位。

     那就是健康。

     物极必反,在生活条件愈发便利的今天,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基本可以满足全部的生活需求。这样就造就出各种亚健康群体。过于便利的条件将懒癌这种病进行大范围扩散。

    

     △一张人类进化的动态图

     这时候,很多返璞归真的事物得到了重生。街上发传单的小哥可以作证,每天有多少家健身房开店大吉、微信计步的截图又被多少人发了朋友圈。人们开始喜欢健康的生活方式,希望得到健美的身材、健康的身心。

     骑行这种项目同样再次被人民重视起来。尽管它早在1965年,就登上了全国第二届全运会。

    

     △参加骑行活动的冯小刚

     骑行拥有锻炼心肺功能、增强身体协调性和运动能力等多项好处,是一种适合多种人群的健康运动方式。

     这时候的自行车,不仅是载具的单一功能,更成为了一种运动符号。

     好的自行车同样价值不菲

     当手表都可以接电话,自行车的作用自然也不像曾经的二八大梁一样简单。

     如今的自行车不再仅是“买菜车”。科技元素满满的它们,四五位数的价格很常见。

    

     比如乐视超级自行车,不仅有指纹识别、蓝牙摄像、一键锁车、车上对讲之类的功能,还能够根据心率、坡度等推荐最佳的骑行设定,并对实时天气进行推送,提供骑行计划建议。

     不过骑上这种自行车,大梁上必然舍不得驮姑娘。

     不仅如此,骑行装备也早已专业化。头盔、手套、眼镜、骑行服、照明工具、码表等衍生产品,也同样为健康骑行保驾护航。

     战胜懒癌的关键是什么?

     但是,装备再好,决定性因素还是战胜懒癌,真正地“动起来”。

     如果爱上了自行车,爱上了骑行运动,如何让自己健康正确地坚持下去,是每个骑行爱好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秉承着“老司机带带我”的不二法门,多参与专业骑行活动。

     专业人士组织的骑行活动,可以让新入门的爱好者在运动过程中逐渐熟悉这项运动,各种突发情况的应急措施也有保障。

     举个专业例子,5月28日(也就是上周六),“启乐无穷 善行中国”公益骑行北京站“GOblue 向蓝骑行 助力蓝天”活动,就在北京明长陵正式发车,近60位爱好者在烈日下挑战骑行25公里。主持人李响作为明星骑手加入到揭幕战的骑行当中,这项长达半年的公益骑行赛事,序幕被正式拉开。

    

     这项由乐视体育与启辰汽车合力打造的健康公益活动,活动模式有个绰号叫“4+2”。

     名字的由来其实就是轮子数量......不得不佩服他们的脑洞。

    

     这次北京站还联合了知名的公益组织WildAid,没错,就是那个"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WildAid。他们以“GOblue向蓝骑行,助力蓝天”为主题,倡导绿色出行、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

    

     北京站后的下一站是济南,时间是6月25日,身在济南的骑行爱好者们也可以参与到当地的线下嘉年华活动中来。

     这次骑行路线含括北京、上海、广州、重庆、苏州、济南、武汉、郑州、海口在内的9大城市,受到了全国很多骑行爱好者的支持。

     也许这就是运动的魅力,更是自行车的魅力。回顾一百多年前的曾经,自行车经历了由新奇到普及,由普及到被淡忘,再由被淡忘成为如今运动时尚的元素符号。

     还在看手机?按灭屏幕,出门蹬一圈吧。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这次酷炫的骑行之旅。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壹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