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都老了,快等不到你回来了!”在六一节看到这些图,真的很戳心!
2016/6/1 钱江晚报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你的朋友圈是在晒娃?被晒一脸娃?还是你正扮演着大儿童在索要一份礼物呢?其实在今天这样一个欢乐的日子,我们还想提醒大家一件每一天都在发生且让人十分难过的事……
几天前,南方都市报报道了4月份以来,南都记者走访、拍摄的20个寻子家庭,通过一幅幅对比影像呼吁社会帮助他们寻找被拐失踪的孩子。这些孩子们离开了家人后,再也没有办法过上每一年开心的六一节,只留下家人痛心不已,看到这些画面,悲伤和压抑不由地涌上我们的心头。
?2001年出生的陈豪杰,3岁的时候在四川失踪

失踪前的陈豪杰与爸爸陈希彬合影

2016年5月,惠州,仍在坚持寻找孩子的陈希彬。
?1993年出生的黎国聪,4岁的时候在广东失踪

失踪前的黎国聪(左)和弟弟黎沛一起合影。

2016年5月,广东东莞石排,已经出来工作的弟弟李沛,希望可以和哥哥再拍一张合影。
弟弟说:“哥哥,你被人拐走已经19年了,全家人都想你,我们每年都在找你。只要你生活过得好,在哪里过都可以,回来认一下我们,不回来也可以给家里打个电话。”
?1995年出生的卓永军,4岁在广东失踪。

失踪前的卓永军(右三)与妈妈姐姐合影。

2016年5月,广东惠州,妈妈和姐姐仍在寻找卓永军。
妈妈说:“希望你能早一点回来团聚,十几年来我们一家人都没有放弃寻找,爸爸妈妈连工作都不敢换,妈妈继续摆夜市等你,你找我们更容易更有希望。”
?1998年出生的郑金钊,5岁时在广东失踪

失踪前的郑金钊(左)和爸爸哥哥一起合影。

2016年5月,深圳龙华,爸爸郑健南仍在坚持寻找孩子,哥哥已长大远在天津读大学。
哥哥说:“弟弟,希望你能够原谅爸爸,爸爸一直在寻找你,找你的时候经常受骗上当,走了很多的弯路,希望政府能帮忙一起寻找你。哥哥已经考上大学,也一直都在寻找你,希望你能早点回来。”
?1998出生的郑楚泽,05年在广东失踪。

失踪前郑楚泽与爸爸姐姐在老家门前的合影。

2016年5月,深圳福田,倾尽家财的爸爸和姐姐仍然在寻找郑楚泽。
姐姐说:“郑楚泽,你离开家已经11年了,不知道你过得好不好。爸爸妈妈每天以泪洗面,心结一直未能放下。如果你看到了,请和我们报个平安,不管你记不记得我们,只要你过得好,这是家人最大的期盼。”
……
其实还有很多组图,我们真的很不忍心看到家人们失落哀伤的表情……
20组家庭,父母无一不自责没有照看好自己的孩子,长时间的分离,给家庭笼罩着挥之不去的阴影。
要知道,六一国际儿童节,和5月25日国际失踪儿童日的距离,仅仅只是6天。
而很多失踪儿童的家庭,也许当时仅仅也只是失了看顾的6分钟,甚至只是一回头一转身一闪念一分心的6秒钟,于是从天堂堕入绝望谷。
打拐真的有这么难?

真难。
拐卖儿童一度形成过“一条龙”的产业链,从诱骗到收购到运送到“零售”,手机远程联系,单线交易,分工清晰而隐蔽,尽量规避每个环节的风险,操作模式成熟得令人瞠目结舌,因为在那些不法之徒的眼里,这个行当实在太过暴利,零成本的情况下,据说一个男孩少说能卖出十几万元,一个女孩也可能买到大几万的价格……如今随着监管环境的进一步完善和警方打击力度加大,被拐卖儿童要过关要落户要办手续的门槛是高得多了,但人贩子丧心病狂的程度依旧变本加厉,打拐仍然是一大难题。

首先难在线索易断,人贩子都是不吃窝边草的兔子,借由便利的交通网络跨省跨市大范围流窜作案,点多面广线长,警方跨地区追捕办案饱受困扰,一旦失了疑犯定位跟踪的线索,就很难施展。而且,案情越周折,追踪时间越长,人力和物力的耗费无疑也就越大,加之拐卖犯罪多发的地方往往经济欠发达、警力配备不充分,这也导致了办案人手和办案经费方面存在困难。

此外,在打拐这个事情上,发动民间力量无疑是必要的,早些年前的“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无疑是很好的尝试,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打拐线索依靠民众传播往往缺乏权威性和可信度,传播面也不广,还可能掺杂着别有用心混淆视听的谣言无法得到及时辟谣,未必有助于打拐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所以,如何把公民参与打拐的潜在能量和政府部门结合起来,也是个难题……
打拐也许没那么难

难题总有答案。五月的时候,公安部上线了别名“团圆”的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可以提供部/省/市/县四级认证的5000多名打拐警察线上办公信息共享协同破案,第一时间发布和更新具有真实性和权威性的被拐卖儿童信息,并且利用高德地图和新浪微博推送给老百姓助力全民打拐,这就是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难题的一大神器……

平台试运行后便迅速协助警方破获了河北衡水火车站两岁彝族女童吉斯么吃作的失踪拐卖案。从警方确认女童被拐失踪到第一时间立案在“团圆”发布相关信息,再到群众提供线索,直至河北、河南两省公安机关通力协作在郑州抓捕犯罪嫌疑人马某某并安全解救失踪女童,距离案发时间前前后后还不到两天……

而且让人振奋的是,“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5月15日正式上线以来,已发布31条信息,找到24个失踪儿童”,今天上午,在公安部六一反拐宣传活动上,国务院反拐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局长杨东宣布了这个消息。
说起来,这个“团圆”神器,在技术供给的层面上,也是公民参与打拐的热情和政府部门的力量有效结合的一个经典案例,因为,它的开发者是一群寻常却不普通的工程师……寻常的,是他们作为寻常百姓的心态,比如对拐卖儿童行为的愤怒,比如对被拐儿童安全的焦急,人性通感人心共鸣;不普通的则是,他们都来自阿里巴巴,没错,就是借用了淘宝天猫等电商领域经常用到的大数据功能云计算逻辑,再加上阿里开发的人脸识别、卫星定位等黑科技,助力打拐事半功倍……


而这帮热心肠的工程师们,从去年年底利用业余时间组建这支打拐公益项目组开始到今年5月正式上线,期间恰恰过去了6个月……他们是开心而骄傲的,因为他们的成果,也许就能把找回失踪儿童的概率从0.06%提升到0.6%、提升到6%,也许,他们6个月的辛苦,救回的正是那无数个被解救儿童的家庭未来幸福的60年……
多管“闲事”多做好事,
凡事没什么难的

正像马云以身作则号召过的,阿里的员工们一向很爱多管“闲事”。比如08年512大地震后,阿里的乐橙志愿者来到青川支援灾后重建,走进村庄、社区、学校,各展所长,从关爱陪伴失怙的青川孩童,到指导青川网商踏上电子商务创业道路,七八年来持之以恒,至今已有50余批超过500多名阿里人参与,连青川当地人都说:援建结束后,这里就只剩下阿里巴巴一家公司了……还有的阿里人,帮助盲人学校里的视障孩子开发有声杂志节目,帮助哺乳期的年轻妈妈们提供移动母婴室,还有水源保护行,还有减负包裹侠、甚至杭州植物园的解说系统再设计等等……


阿里的这帮子人,管的“闲事”太多,脑洞大开创意满载的公益项目也太多,反倒奠定了阿里履行CSR企业社会责任的温馨基调,更是塑造了一种阿里公益的效应,吸引着感染着更多的阿里人投身去公益事业中去,“全民打拐”和“团圆”平台的上线,无疑也是这个事实的绝佳注脚。
没错,其实,管管“闲事”做做好事,真的不难。
特别是在这个互联网+的移动新时代。

比如,打开新浪微博,关注一下@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低头刷手机的时候,如果收到一条关于失踪儿童外貌和犯罪嫌疑人的弹窗,你就知道最近几个小时内你的身边有一名儿童刚刚被拐卖,若是你碰巧看到或者之前遇到过这名可怜孩子还有犯罪嫌疑人,请你立即报警提供线索;若是没有见过,也请你随手转发,发动更多“附近的人”参与进全民打拐的大事业里来。

为了更多的孩子,为了更多的家庭,开开心心地过上今天这个节日。
咱都来管管“闲事”呗。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钱江晚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