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生,一个不敢生病的职业
2014/9/16 医学界杂志

     提示:医学界正在发生什么?请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医学界杂志”,添加关注后,发“140916”给“医学界杂志”查收今日的全部精彩资讯。

     导语:“急诊科的医生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人有时间替你”,作为外科医生的唐楠深有感触。上个星期他感冒发烧,只好在休息室输液。有的时候输不完,就拔下来,先去工作应急,之后再回到休息室继续输液。

     作者:刘伟 来源:南国都市报

    

     夜深人静时,急诊室医生护士们依然在忙着抢救病人。

    

     小的外科手术就在急诊室完成。

    

     给小孩子打针考验的不光是技术。

    

     急诊室一张张病床推出又推进。

    

     急诊科医生护士只能轮流吃饭。

     一阵急促的救护车声由远及近,匆忙的脚步声混着担架的车轮滚动声,夹杂着病人痛苦的呻吟声以及家人焦急的催促声,在海南省人民医院秀英急诊科蔓延开来。

     像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这里上演,无论白天黑夜,络绎不绝的挂号队伍,无法停下来的护士,连续多个小时无休的医生。有人来了笑着走出去,有人来了生命止于此,伤痛、欣慰、无奈、委屈……错综交杂。

     这里是一个永远无法安静的地方。

     一声叹息 “当急诊医生都不敢生病”

     下午5点左右,在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二楼的狭小走廊,一两个护士正在吃着盒饭,几句简单的交谈成了工作之余的休闲方式。

     由于急诊科的忙碌高峰集中在下午5点之后,匆忙吃完饭,大家就得赶到楼下开始连续数小时的工作。而休息室里的上下铺,对于他们来说,几乎已经成了摆设。

     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坐在桌子前,被接连而来的病人及家属团团围绕着;穿着蓝色制服的护士则不停地准备各种药品,核对着看病单据,还不时地要回答病人的问题。

     数小时的忙碌让他们看起来疲惫不堪,人手不够、任务重等成了急诊科的难题。

     “人员流动大,也没人愿意来急诊室,甚至有人宁可去摆摊烧烤,也不愿意再做这行”,这样的回答难免让人有点惊讶。“这一点都不夸张,才十多个医生,每个医生至少要连续工作4个小时,而护士则可能要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

     已经在急诊科做了5年护士的王莉莉一边忙着配药,一边无奈地说:“几个小时下来脚都是麻的,有的时候一天都挨不到椅子”。

     在这种情况下,生病都变得奢侈起来,“急诊科的医生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人有时间替你”,作为外科医生的唐楠深有感触。上个星期他感冒发烧,只好在休息室输液。有的时候输不完,就拔下来,先去工作应急,之后再回到休息室继续输液。

     遭遇攻击 “你看不好,我就要你的命”

     近几年,医患关系变得比较紧张,作为医院窗口地带,急诊科无可避免。而谈及这个问题,急诊科的每个人好像都有说不尽的委屈:“每天你都不知道哪个病人或者家属的拳头就可能落下来”、“虽然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但也确实见过”……“陀螺”式的工作加上安全的担忧,让急诊科的医生们不堪重负。有一次,一个男医生直接被病人家属扔来的椅子砸中头部,而唐楠也表示2008年自己和两个男护士在值班的时候被几个醉汉给打了。“不能还手,否则事情就没这么简单了”。

     相比人身攻击,语言攻击成了急诊科医务人员的“家常便饭”。医生们表示每天都要面对那么多的病人,很难脸上有表情,如果略显疲惫,病人就会埋怨。如果不微笑说话,事后就会被投诉。有的病人一上来就会恐吓道:“你看不好,我就要你的命”,有的还会威胁称“我要记者来曝光你们”……唐楠表示每人每天都会遇到这么两三个人,但是没有选择,医生只能沉默“冷处理”。有时候真的让人很寒心,回到家也只能通过打游戏等方式进行排解和发泄。

     哭笑不得 奇葩病人事儿多,“溜号逃单”不少见

     急诊科每天都会接待很多的病人,形形色色,还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王莉莉说,省人民医院作为接收“三无人员”的医院之一,很多流浪汉或者醉汉等经常被救护车送到急诊科来。在登记相关信息时,有的时候根本叫不醒当事人,有的时候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甚至连身份证或者其他证件都没有。所以护士还要想尽各种办法确定他们的身份,还要帮他们联系亲人家属,或者联系相关的部门来协调解决。

     有的时候在治疗一些病人后,病人表示没有钱,直接耍无赖,有些还会呆在急诊科的床上不肯走,甚至长达一两天,医务人员拿他们没有任何办法。然而在医务人员不注意的时候,他们就混在人群中悄悄地溜走了,直接“逃单”。

     有一次,一家三口遭遇了车祸。由于伤势不同,需要不同科室的医生进行诊断,但是父母却执意要求一家三口必须在一起,要看就得一个医生看,不能分开。这让医生有点哭笑不得,劝解无效后,只好让不同科室的医生凑到一起给他们分别看病。

     感动欣慰 病人家属感恩情,联系六年未间断

     急诊室忙碌的工作环境也让医务人员的业余生活变得单调起来,“回到家就是想睡觉”、“看见家人也不想说话”、“女朋友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忽视了她,也经常会闹些小矛盾”……那又是什么让他们坚持下来的呢?唐楠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很多都是无可奈何,但是还是会夹杂一些感动的故事和温馨的动力。

     现年32岁的唐楠在急诊科还算比较年轻的医生,2006年参加工作。回首过往,有一件事让他欣慰不已。2009年,一个小男孩的双腿出现了问题,父母带着他去了好几家医院都没有好转,后来孩子被转到了他这里,进行了矫形手术。然而由于男孩的父母要去外地打工养家糊口,孩子只能自己躺在病床上。“那时候孩子腿部的各个关节因为不活动都已经僵硬了”,于是唐楠便天天去帮孩子按摩,帮他活动腿部,就这样坚持了半年。小男孩的腿部康复得不错,男孩的父母当时激动地快哭了。后来唐楠进入省人民医院,男孩的父母还是经常给他打电话发短信,嘘寒问暖。

     还有一次,唐楠值夜班,凌晨5点多,忙碌的他刚走出科室,就听到病人家属感慨道:“医生这活真不是人干的,这一晚上太辛苦了”。就是这么一句话让唐楠感动了一天,“至少说明我们被人理解和肯定了”。

     好希冀 重拾信任,让病患关系回到从前

     说起急诊科的故事,从医约30来年的急救科主任张蕾蕾感受颇深。1982年她就参加了工作,那时候医生的地位很高,每次看病,病人总是将自己的状况全部真实地告诉医生,事后还会送一些土特产或者鸡蛋什么的表示感谢。而现在病人多半会隐瞒一些病情,或者直接不信任医生。如果体检一圈下来,没有问题,病人会觉得医生不行,或者不走心,是在坑骗自己的钱财。曾经一对公婆因家庭问题大打出手,男方头部被抓伤,来到医院给他打了破伤风的针。事后他又回来医院闹,说医生给他打错了,医生再三解释都无效,男方躺在地上开始哭天骂地,并打110报警。“这不难看出病人对医生的不信任”。

     “理解、信任是医生和病人都应该努力的方向”,张蕾蕾感慨道,无理取闹的还是少数,多数的病人还是比较通情达理的,况且作为医生要求的不多,也不需要什么特别感谢的话语,只要彼此能够体谅就够了。

     亲们,出大事了!

     昨天“医学界杂志”改到下午六点半推送后,后台收到亲们发来一堆堆的消息,好多在谴责小编(好无辜啊),诸如不管界友们的作息时间,占用了大家晚上干家务的时间,早上起来找不到医学界杂志了,……

     小编是个听话的好孩子,既然大家意见很大,那“医学界杂志”微信还是恢复在晚上10:00-10:30推送啦~

     造成不便,望大家谅解。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在页面底部给界哥点个赞;如果你看到界哥界妹勤劳聪明天天陪你加班加点大口吐血只为做出好内容不容易,就打赏下吧,别担心,不花钱,戳一下最下面的广告,就ok啦~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