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移植,创纪录手术的荒唐之处
2014/10/6 医学界杂志
提示:国庆长假,参与《医学界》晒照片活动拿奖品啦!具体规则:回复“假装去旅行”五个字,根据提示完成晒照片活动,长假期间每天十份奖品等您来拿!
导读:10月3日瑞典哥德堡市一位36岁的女性,剖腹生产了世界首例“子宫移植宝宝”,目前母子平安,已出院回家休养。
作者:是非 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号
编者按:尽管通过子宫移植术生产的“首个宝宝”创造了世界纪录,但我们还是要反对此类手术--因为有更安全、更经济的方式来让当事妈妈拥有自己的孩子。让患者承受不必要的生命和健康风险,不管在何种情况下,都是不道德的!为此,我们呼吁各国政府尽早让“代孕”合法化。
10月3日瑞典哥德堡市一位36岁的女性,剖腹生产了世界首例“子宫移植宝宝”--她的子宫来自1年多前的移植手术,目前母子平安,已出院回家休养。
看到这样的新闻,笔者一边感叹医学进步神速,另一方面却禁不住想说:这样干,真的合适吗?
关于这个问题,英国“不孕网络”组织发言人苏珊·茜南曾说过:“对于一些没有任何其他希望生儿育女的不孕妇女来说,这将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然而,这一手术也将引发许多道德和伦理问题。”
到底“子宫移植”有什么伦理问题呢?
子宫移植属于“活体器官移植”,即捐赠人仍健在,除了必须符合“不能因为挽救一个人而牺牲另外一个活人”的原则外,还必须综合考虑捐赠的“风险收益比”。在瑞典的案例中,捐赠者已经61岁,并不需要再生孩子,不伤害原则满足。但是活体器官移植并不仅仅要考虑“不牺牲捐赠者”,还必须综合评估风险收益比。
要通过这种方式产子,就需要移植子宫,先不说复杂的寻找供体中的道德风险--笔者相信,即使对于绝经女性、子宫已无生育用途的情况下,恐怕也少有人愿意去“捐赠”器官--这毕竟是一个大手术。同时对于受捐赠者来说,这种手术的风险更大--移植体外器官意味着,捐赠者需要不断服用免疫抑制剂,而服用免疫抑制剂又会带来诸多的不良反应。
移植而来的子宫,并不会轻易配合生产。在此前2012年土耳其的病例中,一名为赛特的女子,移植子宫后成功受孕,但很快流产。即使在瑞典的“成功”病例中,在怀孕31周时出现了“威胁母子生命的并发症”,而不得不剖腹生产。
所以通过“移植子宫”生产,要经过漫长痛苦的寻求供体、手术、怀孕、抗排异、生产的过程,无论是子宫移植手术本身,还是此后抗排异、怀孕、生产过程,都可能给受体带来“生命威胁”。
更糟糕的是,漫长的移植、怀孕、抗排异、生产过程,不必要的威胁了受捐赠者的生命、耗费了巨额的资金、浪费了大量医疗资源,但其“收益”却实在微不足道,因为针对无子宫女性,早就有了更安全的替代方法--那就是“代孕”。
尽管代孕在不少国家还存在法律问题,比如我国就禁止代孕,但也已经有不少国家,甚至包括美国(部分州)、印度、俄罗斯等大国均承认代孕的合法性。如果真想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在现有的技术下,完全可以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寻找一个代孕妈妈,从而用更低的生命风险、更少的费用满足当妈妈的愿望。
所以对于子宫移植生产,面临的最大的伦理挑战是“风险收益比”的评估--按照器官活体移植的伦理标准,只有在利益远大于风险的时候,才有必要开展移植手术。 很显然,在“子宫移植术”中,并不符合上述原则--这种治疗的手段,收益并不比代孕更大,却承受了不必要的生命风险。
比起代孕来说,子宫移植术唯一有“优势”的地方在于受捐赠者亲身感受了“怀孕产子”的全过程,可能感觉做妈妈的体验更完整--为了这种体验感,去浪费大量的医疗资源、金钱、时间,以及承受生命的威胁,是否符合伦理?留给读者去思考。
这样一个看起来没有必要、甚至是荒唐的技术,为何会有不少医学界的人士趋之若鹜呢?为何《柳叶刀》在10月3日--孩子出生当天就在线发表了子宫移植术的论文?该论文早就准备好了,作者们早就迫不及待地等待着这个孩子的问世,以便创造出一个“世界第一”。
笔者恶意揣测,这可能正是这个想起来很“荒唐”的手术,之所以在英国、沙特、土耳其、瑞典等国家被尝试的原因--有太多的医生,希望做出“世界第一”的手术从而医史留名了,哪怕这种手术毫无价值。
最后,请有关政府部门看看瑞典那个伟大的妈妈--她为了生个孩子所承受的痛苦和风险,足以证明一个女人要成为妈妈的勇气和决心。与其让那些想成为母亲、为此可以不顾一切的人们,承受如此巨大、毫无必要的风险,有关国家早日废除“代孕非法”的恶法,无疑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器官移植需注意的伦理学问题 中国医学论坛报
2、Livebirth after uterus transplantation http://press.thelancet.com/wombtransplant.pdf
本文为“医学界杂志”原创文字,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您身边有突发事件,可以加QQ:845693653爆料,新闻入选即奖励一季度纸质版《医学界》杂志。若您在行医路上有一些思考和感悟,欢迎给《医学界》投稿,投稿邮箱yxjtougao@126.com,一经录用,发布后每篇稿酬100-300元。】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在页面底部点下这个图标,给界哥一点鼓励;如果你看到界哥界妹勤劳聪明天天陪你加班加点大口吐血只为给你做出好内容不容易,就打赏下吧,别担心,不花钱,戳一下最下面的广告,就ok啦~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