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50后院长的心里话
2014/11/23 医学界杂志

    

     导读:一个从医30多年的资深医生,也是院长,想跟年轻医生们聊聊天,关于当前的医疗环境,关于一个医生的内心追求。

     口述:缪晓辉 整理:关月

     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号

    

     缪晓辉:原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副院长、感染科主任医师、教授,现为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医疗院长。

     现在医疗环境不好,当医生也很苦很累,不断听说有医生转行,我尊重他们的想法,但我今天想说说我自己,我当了30多年医生,到今天仍然热爱我的职业,从来没有后悔过。

     有选择就不痛苦

     我们这代人运气不好,我从小学一年级到高考全撞上“文革”了,没有获得多少学问。相反,从11岁开始我就做农民挣工分,一直到上大学。那时才真是痛苦,这种痛苦不是面朝黄土背朝晴天的痛苦,而是没有选择的痛苦。

     但我又是非常非常幸运的,因为在不太“老”的年龄上赶上了高考这个人生机遇。你们可以想象一下,1977年的某个礼拜三晚上,我在中学当校长的父亲突然回到家,悄悄告诉我:“儿子,你现在开始把中学书拿出来复习,高考恢复了。”

     这是一个多么不可思议而又振奋人心的消息啊!

     我赶紧偷偷把过去留下来的不完整的书揣在口袋里,趁着劳动之余偷偷(我第二次说“偷偷”)的看。为了能够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学习时间,我主动要求到一个最辛苦的岗位——脱粒机前期操作,就是不停地把稻子、麦子塞到隆隆轰鸣、充满扬尘的脱粒机里,虽然这份工最辛苦,但因为这份活可以有中途休息,我能有近半个小时的完整时间躲到草窝里看书。

     有过这样的经历打底,在后期的医学生读书阶段、在住院医阶段、在整个当医生阶段,也包括后来医院管理和临床专业兼顾的时间内,怎么累,我都不觉得苦,何况这些是我自愿选择的。

    

     缪晓辉说:“1978年之前,我就是这幅打扮。”

     院士也不轻松

     工作中常听到医生们说等考过主治医师就轻松了、等当了科主任就容易了、等到了哪个高位就怎样了,我今天告诉大家,如果你热爱医生这份职业,哪怕你当了院士,也依然辛苦。

     我熟悉一位学者,也应该是我的老师——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庄辉院士,他是我非常尊敬的老前辈。庄院士最近与另一位同样著名的感染病专家——翁心华教授一起,组织国内感染和肝病专家写一篇文章——《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长期性》,因为这篇文章,我们e-mail来往超过20遍,我通常是晚上11点发给他邮件,令我惊奇是,他老人家在当日夜里12点左右就回复我邮件。

     若干年前,在欧洲的一次肝病学术会上,我遇到了庄辉院士,他静静的坐在会场听国外学者讲课。其时有不少中国去的学者都去shopping,庄院士没有,他说我不喜欢购物,我就喜欢在这里听听课。

     当然,并不是所有大学者都是如此,有些名人真的是名不副实,表面上看起来很光鲜、快乐,但如果他们不能给医生听众一堂高质量的学术大餐,甚至在讲课中被喝倒彩时,我觉得,他们的内心应该是痛苦的。所以,做学问、做大学者,不可能轻松。

     享受“累”后的充实

     我现在是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曾经担任了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感染病学会主任委员等重要学术职务。各种头衔或职务带来的工作让我很疲惫,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有礼拜六礼拜天,要到全国各地去讲课,而中国飞机的准点率约等于10%,令我恐惧的是室外气温40度,而我却被骗到沉闷燥热的机舱里坐等两个小时或更长,的确不舒坦。

     但是,当你的课讲好了,你听到了听课医生们的掌声,你就满足得一点不觉得累了。我现在在坐门诊看病的病人中,有80%来自外地,其中10%是曾经听我讲过课的外地医生介绍来的,他们告诉患者:“你去上海找缪晓辉医生,他能治。”

     我特别想分享一件事:大概是2010年,我在武汉讲课,场下坐了200多位医生,开场没多久,有一位医生突然站起来,并且一直站着听完了大概1小时的课。课后这个医生来问我问题,我就问他为什么站着,答案让我感动至今——“我听过您的课,很精彩,但昨晚我孩子生病了,凌晨3点钟才躺下,一早赶来听您讲课,刚才我一坐着就要打瞌睡,为了不错过讲课,就站着了。”

     听了这番话,哪里还有疲惫感呢?无论如何幸苦,我也觉得非常快乐。

     结合自己的这些经历,就是想跟年轻医生们说说,大家不要总是感叹学医苦,环境差,环境从来不会百分百满足内心期望,不顺时、不开心时,想想坏,也想想好,坚持内心的选择才最重要。

     本文为“医学界杂志”微信原创文章,转载须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微社区,与界友们一起互动起来吧~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一下底部的小手指,给界哥界妹一点鼓励吧;如果你看到界哥界妹勤劳聪明天天陪你加班加点大口吐血只为给你做出好内容不容易,就打赏下吧,别担心,不花钱,戳一下最下面的广告,就ok啦~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