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洪:现行医疗制度要不得!
2014/11/25 医学界杂志

盛洪所长说最近两年,他在做行政部门配置资源的效率与公平性研究,其中包括医疗。发现我国的医疗领域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表现在:
第一:政府直接配置医疗资源,设立公立医院,并且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第二:政府从各个方面管制,包括准入、医务人员资格、价格、医药与设备、等级医院评审等;
第三:政府决定着医疗领域政府财政资源的投向;
第四:行政部门控制医院的区域分布;医院开在哪里、开的规模,都要经过政府行政审批。
盛所长还结合数据,分析了我国当前医疗体制的弊端主要体现在:
第一:低效率
现在病人到医院看病要排很长的队,有研究表明,医院医生平均听病人述说病情的时间只有19秒。病人就医过程中,用于诊治时间只占1/8,其他事件都被浪费在排队、等候等事情上了。
盛教授认为,上述原因是由于政府不当管制、对医疗市场设置了太多的准入限制导致的。同时我国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北京千人医师数量是最低的西藏的3.6倍;即使在北京市,医疗资源最丰富的东城区,千人医生数量达到通州区的5倍。每百万人拥有三甲医院数量最高的北京市是最低的河南、河北的4倍。和城市相比,农村拥有的医师数量只有城市一半。
由于资源不均、导致看病困难,病人医疗费仅占看病总费用的50%,也就是说,50%的资金浪费在了看病的路上和其他费用上了。
第二:不公平
盛洪教授说,按照罗尔斯第二正义原则,尽管财政配置资源效率不高,但在不得不财政倾斜的时候,应向“最弱势群体”倾斜,并不得打破市场分配收入的格局。但我国的医疗制度下,政府补贴并不公平。
原卫生部副部长曾说过: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中,80%被用于850万党政干部。卫生系统内,成立了专门为干部服务的“保健办公室”等,并有干部病房。补贴的方向不是弱势群体,而是补贴给了党政官员等群体,事实上成了逆向补贴,从而破坏了社会公平。
他还批评说,把医院分为三六九等,也导致了政府补贴的扭曲。盛教授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医疗领域的财政补贴公平性很差,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等地是政府财政补贴医疗的受益者,而河南、河北、安徽等欠发达地区则成了财政补贴的受害者。
根据2012年的数据,公务员人均医疗保障金额达到1142元,而农民医疗保障费用只有169元。政府财政医疗补贴均违背了罗尔斯第二正义原则,结果让我们的医疗体制变得更加“不公平”。
第三:不均衡
政府对价格的管制,影响了供给。我国2012年的医疗费按照可比价格是1978年的36倍,但与此同时医生数量仅增长了167%,药师增长42%,而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则下降了77%。与不断提升的医疗需求相比,医疗供给能力严重不足。
医疗需求增长了35倍,但医院数量增长了不到2倍,供不应求必然导致价格上升。这时候管制部门说价格这么高,老百姓承受不了,所以需要价格管制。管制了医疗价格,医院就通过药品、检查来补充医疗收入。
管制打破了市场均衡,造成了新的不均衡,再强加新的管制,再造成新的不均衡,再管制,药价上来了,就限制处方、集中招标、采购等,又产生了其他问题。然后就是腐败问题,一连串的问题,只是在不断创造新的管制,整个医药领域没有向好的方向发展。
我们的管制部门有各种各样的管制,并不见得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管制而管制”。
医疗应市场化
医疗体制今后应该走向市场化。这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政策导向。
未来的医疗,应该取消政府对医务人员的准入管制,让专业独立的民间协会来审批;取消医院设立的行政审批,让行业协会和市场竞争来规范医院,政府完全可以做事后监管;取消除急诊外的医疗服务和医疗设备价格管制;鼓励医院间的竞争,鼓励公立医院改成民营非营利医院;鼓励民间医院的发展,取消公费医疗、取消干部病房等,还应该改变财政资金的逆向补贴,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倾斜。
本文为“医学界杂志”微信原创文章,转载须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微社区,与界友们一起互动起来吧~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一下底部的小手指,给界哥界妹一点鼓励吧;如果你看到界哥界妹勤劳聪明天天陪你加班加点大口吐血只为给你做出好内容不容易,就打赏下吧,别担心,不花钱,戳一下最下面的广告,就ok啦~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