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暴力肆虐,美国也不例外?
2015/1/10 医学界杂志
导读:社会和医疗人士普遍认为医院暴力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医院已经成为了暴力事件发生的重灾区。
编译:孙颖 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号
早些时候,美国又发生了一起暴力伤医事件,明尼苏达一家医院的患者突然拿起了床边的金属棒袭击护理人员。
护理人员遭突袭!
监控显示,当时护理人员正在为一位准备出院的患者拔除输液针头,但是患者突然袭击了她,把她打倒在地,攻击头部直到她失去意识。这位护士遭受了严重的头部损伤,多发性骨折,她需要接受神经外科手术并一度告病危。而这位患者之前并未表现出危险倾向,却在被告知出院时突然发飙。
如此极端的暴力事件并不是每天都会发生。但是这不代表它们不存在:
缅因州的一家精神卫生中心,一位患者用椅子袭击了护士,打伤了她的头面部。同一家医院的早些时候,一个愤怒的患者打伤了护士,并用钢笔捅伤了她;
密歇根州的一位护士在为癫痫患者做检查时被袭击;
得克萨州某急救中心,一位患者的儿子认为医护没有救回自己的母亲而对他们暴力相向,并刺伤了试图保护其他患者的一位护理人员;
俄亥俄州的一家康复中心,当护士为一位患者拔除导尿管的时候,他的儿子突然愤怒,用扳手袭击了护士,并抓住她的头发将她强行拉入治疗室殴打;
在加利福尼亚州,同一天两家相邻医院都发生了袭击案件,其中一家的护理人员被家属捅了22刀,另一处患者将铅笔插进了护士的耳朵。……
这些案例都表明,发生在护理人员身上的袭击案件是突然的、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可能会发生在任何地方,实施者可能是患者也可能是家属,而在这之前往往是没有任何征兆是。暴力事件不再仅仅发生在急诊室或者精神科,而是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不可预测性让暴力事件更难预防。
此外,暴力事件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情绪上的、性方面的、以及口头侮辱更为普遍,但是由于不常被报道而易被忽视。同样,有些护士也不会将自己受威胁的事情上报上级。因此,暴力事件的真实数字远比我们看到的多。
文献显示,近两年来世界各地的暴力伤医案件呈现了上升趋势,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士、瑞典、斯洛文尼亚、希腊、日本、塞浦路斯、巴基斯坦、伊朗、约旦、埃及、尼日利亚、非洲、中国等等都有类似报道。幸运的是,伤医案件已经逐渐的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数字说明了什么?
尽管医患冲突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依旧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来证实它的发生率。美国劳工统计局(BLS)的数据只能说明因为医患冲突而离职的护理人员数,也就是说,因为医患冲突带来的伤害,而导致的护理人员不能在岗时间数。
然而,研究显示,只有最严重的不良事件才会被上报。如果身体没有受到伤害,很多护理人员都不会上报,尤其是当患者或家属已经离开医院,或者第二天她正好不用上班时。
要记住,与护理人员相关的医疗暴力不应该忽视,因为这个数字一直在增加。
BLS一直有在统计因为工作场所暴力伤害而造成的护理人员不在岗时间。2012年,医疗机构共发生19360次暴力伤害,故意伤害和过失伤害大约各占一半。数据显示,1万个全职工作者之中约有15.1人遇到暴力伤害,而这个数字再医务工作者中要上升6%。单看医疗机构,5910例伤害案件发生在医院(15.6/万人次),8990例发生在护理机构或者社区卫生机构(37.1/万人次),1790例发生在急诊室(3.7/万人次)。根据对象来分类的话,2012年共有2160位注册护士遭遇医疗暴力,780位执业护士被袭击。
事实上,这些数据并不足以体现真正的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我们从研究资料中了解到护理人员遇到的暴力行为很普遍。最近一项研究,对764位白人女性护理人员进行了调查,了解她们遇到肢体冲突或者口头侮辱的频率,以及她们认为导致医患冲突的原因。有15.2%的被调查者经历过暴力事件,其中,仅去年一年就有76%的被调查者遭遇过工作场所暴力(54.2%被患者口头辱骂,29.9%被患者拳脚相向;32.9%被家属口头辱骂,3.5%与家属发生肢体冲突),比如大喊大叫、推拉撕抓、拳打脚踢等等。急诊护士遇到的此类事件最多(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施暴者多为白人男性患者,年龄范围在26-35岁之间,在施暴时往往处于醉酒状态或被药物影响。
遭遇暴力,护理人员不上报
护理人员也经常会被问到,在遇到暴力事件之后是否会主动上报。她们不进行上报的原因包括:没有造成身体上的损伤(49.5%),上报太麻烦(26.1%),有的甚至认为这份工作遇到暴力很正常(19.6%)。其他因素还包括不了解上报制度,不想引起关注以及害怕被报复。其他证据还显示,很多护理人员对工作场所暴力采取了一种宿命观,她们认为上报是在浪费时间,没人能改变什么。
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预防工作场所暴力协调员Dan Hartley,也发现了护理人员不愿上报暴力的其他原因。“有一些护理人员不能理解哪些是工作场所暴力,有的患者在接受操作时会有言语辱骂,但护理人员并不将此看做是暴力行为。有时候护理人员只会在遇到身体伤害时才上报。当一件暴力事件每天都在重复,护理人员就不会把它当做特殊的暴力事件,因此她们就不会去选择上报。”
暴力事件可能会发生在医疗机构的任何地方。尽管它最常发生于以下三个地方,急诊室、精神科以及老年病房,但并不意味着别的地方就是安全的。产科、儿科、病房、候诊室,甚至是患者家中,都有可能会发生暴力行为。工作场所暴力会影响所有医务人员,但护理人员往往是被袭击最多的人。
医院暴力何时是尽头?
社会和医疗人士普遍认为医院暴力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医院已经成为了暴力事件发生的重灾区。暴力冲突不再是以往意义上的街头暴力,它已经蔓延到了医院之内,比如急诊室,比如创伤治疗中心。
急诊室的拥挤情况仍未缓解,过多的候诊时间让人崩溃。老龄化的加重也导致老年痴呆患者的增多,而在很多地区,照护这类患者的床位并不多。这些都成为了医院暴力的隐患,鉴别这些危险信号对于医护人员而言变得至关重要。
工作场所暴力的立法方案已经在很多州实行,有一些主要用于建立预防暴力体系,有一些则立足于加大处罚力度。但是,大多数法案还是仅仅关注了高危科室,比如急诊室。举例而言,德克萨斯州最近重罚了一位袭击急诊护士的人,但如果受袭击者是其他科室的护理人员,那么只能够上轻判的程度。除了急诊室,袭击医务人员仅在少数地区是会受到重罚的。显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原作者:Laura A. Stokowski, RN, MS 译自:Medscape
本文为“医学界杂志”微信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注明来源。
评论专区对这篇文章有话想说?有感想?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与界哥界妹们一起交流讨论起来吧!
说出你的故事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的行医故事?欢迎投稿至yxjtougao@126.com ,期待您的故事。
打赏界哥界妹~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一下底部的小手指,给界哥界妹一点鼓励吧;如果你看到界哥界妹勤劳聪明天天陪你加班加点大口吐血只为给你做出好内容不容易,就打赏下吧,别担心,不花钱,戳一下最下面的广告,就ok啦~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