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B超新手的心得
2015/1/20 医学界杂志

     导读:心里永远要想着病人或者想着疾病,别开小差。

     作者:ereason 来源:医学界影像与介入频道

     人临床本科毕业7月16日开始参加工作,屈指算来也有4个月了,一直在我们医院B超声室,主要是学习B超,现在基本也能独立诊断一些B超常见病。算是能上手工作了。在这里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也请前辈指点。

     先理论后实践

     本人所指的理论并不是指书本的理论。本人是临床专业出身,相对而言影象的理论功底相当薄弱。刚到B超室时就是记报告单,异常的报告自己注意积累分类总结牢记,再去翻教科书(永远不要相信教科书),只是用来参考。

     这个过程很重要,熟练地掌握这个你就能了解你工作的内容是什么,什么病是你的机器能看出来的,什么是看不出来的。教科书上说看得出来是误导。

     实践永远比理论重要

     多上手做病人,想学东西就别把病人当人(本人是好医生,至今在做妇科B超的时候都不忍心用力压探头,看到病人被尿憋成那样就于心不忍)。不是在这里灌输坏思想。刚开始做病人自己什么也不会总是心里发虚,这时候一定别去想病人会怎么想,你做你的,一门心思看图象,有问题就问老师。B超是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声象图上看不到,理论再强也没用。另外自己动手和看老师做完全是两回事,一个屏幕上信息量那么大,你老师关注的和你关注的不见得是同一个地方,除非你老师时刻告诉你他关注的东西。所以自己多动手做比什么都重要。

     关于探头扫查的手法

     本人开始做B超的时候总是纠缠于一些细枝末节,比如看肾脏里有没有小石头,看胆总管门静脉局限于一个地方,看双侧卵巢仅限于宫角,找肝内血管的分支,却总是半天找不到。一方面是由于对于声象图的不熟悉不敏感,另一方面就是(用我老师的话讲)“舍不得挪探头”。对于找寻病灶要稍快挪动探头,转动探头,侧动探头。让我深刻体会到这点的是一个肾囊肿的病人,此病人开始我用较慢的速度扫查,生怕漏了哪个细小的石头,可是就当我从肾的一侧扫查到另一侧仍然没发现任何问题准备结束检查时,我又加快速度做了多个切面快速扫查,却发现了一个1.0cm左右的囊肿。

     所以找寻病灶的时候要做连续地稍微快速的多切面的扫查。当发现了病灶要仔细观察的时候要缓慢侧动探头,并结合多切面扫查。

     扎实地掌握声象图,建立诊断思路

     自从上个月第一次独立做完第一个病人以来,这个月我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能够忽悠病人,来的正常病人异常病人我都能发出报告来,但是肯定都是阴性结果。第二个阶段几次自己漏诊,被老师做出来之后开始发怵,做得特别慢,还不敢下结论。第三个阶段建立自己的诊断思维,知道什么样的病人是可以放过的什么样的病人是不能放过的,什么地方要做详细扫查,什么地方要做快速扫查,做完了自己心理也不打怵,自信满满找上级医生签字。

     最后要补充的是在做B超的时候心里永远要想着病人或者想着疾病,别开小差,这样起码病人会觉得你做事认真,虽然你看上去年纪轻经验差,即使漏诊了,病人也不会找你麻烦。

     和贝娜一起公益——加入器官捐献志愿者!

     姚贝娜临终前捐献眼角膜的善举,感动了众多网友,也触动了10位知名医疗界人士和《医学界》联合发起“和姚贝娜一起公益——加入器官捐献志愿者”大型公益活动,欢迎您点击文章左下角“阅读原文”,参与联合署名支持!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