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医大有个“生命之光”志愿团
2015/1/27 医学界杂志

     导读:“如果我们不去尝试,肯定不会有效果,尝试了就有可能!”凭着这样的信念,“生命之光”志愿者们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很快重新统一了目标。

     作者:吴天飚 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号

    

     1月22日,在看到了“医学界”发起的“和贝娜一起公益,加入器官捐献志愿者”签名活动后,温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学生何佳怡、何丽丽俩人联名起草了一份呼吁医学生关注器官捐献的倡议书,她们在倡议书中写道:不论你是贝娜的歌迷还是器官捐献的关注者,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医学生,让我们一起加入到这个签名当中!

     起草倡议书呼吁器官捐献并非偶然,早在去年10月,何佳怡就在学校里发起成立了“生命之光”志愿者服务团(以下简称“生命之光”),在学院团委的支持下,这个来自浙江“蜜桔之乡”黄岩的90后女孩,与其他十几名“生命之光”的医学生骨干成员开始了孤独而漫长的器官捐献公益宣传活动。

     在谈到发起成立“生命之光”的初衷,何佳怡表示自己时常会关注器官捐献的话题,也了解到每年有数量众多的患者因为缺乏移植器官来源而在病痛和绝望等待中死去,作为一名临床专业的医学生,她希望自己能在其中贡献一份力量。

     决定发起成立一个器官捐献公益宣传组织的想法,源于近年来中国政府多次表示将会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为移植供体来源,何佳怡意识到,在这样的情形下,器官捐献宣传、提高人们器官捐献意愿的公益活动已刻不容缓,于是,浙江省第一个医学生器官捐献公益宣传组织诞生了。

     困难是显而易见的,即使是在浙江这个器官捐献总量位居全国各省第二,并且在近年连续翻番的省份,“生命之光”志愿者们在宣传活动中还是会经常遭遇人们的抵触情绪。“尤其是在一些老年人比较多的社区,很多人听到我们宣传这个,都以为是要拉他们去捐献器官。”何佳怡告诉《医学界》。

     学院团委书记林剑锋的看法也映证了何佳怡的感触,“相对于很多老旧社区,年轻人较多的新社区对此持更开放更容易接纳的态度”,林剑锋表示,志愿者们根据这一特点也不断地在调整宣传的方式和渠道,“让宣传的方式更加接地气”。

     除了面对部分对象人群对于器官捐献的抵触情绪,志愿者们另一个需要长期面对的境况是合作对象的匮乏,“在实际的活动中,经常会有‘孤军奋战’的感觉,尽管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也取得了挺好的效果,但是一直感觉能够与我们联手的‘同仁’太少了!”林剑锋对《医学界》坦言。

     何佳怡用“势单力薄”来形容自己时常在宣传活动中的感触,尽管开始加入“生命之光”的多名骨干成员都是有着一定校园公益组织活动经验的学生会等干部,“能力都很强”,但在面对一开始的人们抗拒情绪,宣传范围受限遭遇瓶颈等情况时,成员内部也一度产生过困惑:我们这样做,会有作用吗?

     但困扰很快被更加积极的想法替代,“如果我们不去尝试,肯定不会有效果,尝试了就有可能!”凭着这样的信念,志愿者们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很快重新统一了目标。

     尽管成立仅仅短短几个月时间,目前参与“生命之光”公益宣传活动的成员已达200人之多,志愿者们通过学校、社区等多种途径去拓展宣传渠道,并结合学院优势,与温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移植科合作,邀请移植科主任对志愿者进行器官捐献相关情况和知识的讲解。

     在宣传方式上,志愿者们也进行了多种方式的尝试,并根据年轻人更愿意接受这一特点,设计了很多迎合年轻人喜好的宣传方式,例如通过微信朋友圈来转发手持宣传标语的照片,以及以“彩跑”等活动形式在其他院校学生中进行宣传。同时,志愿者们也将急救知识普及等也纳入宣传中,以增加宣传活动的实用性和吸引力。

     “我们不会以追求眼前的效果作为目标,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活动。但我们的确更需要与一些有着共同愿望并具备一定资源的组织或团体合作,来扩大我们活动的影响力。”学院团委书记林剑锋对《医学界》表示,“生命之光”的未来愿景是成为器官捐献宣传的品牌公益组织。

     本文为“医学界杂志”微信号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注明来源。

     和贝娜一起公益——加入器官捐献志愿者!姚贝娜临终前捐献眼角膜的善举,感动了众多网友,也触动了10位知名医疗界人士和《医学界》联合发起“和贝娜一起公益——加入器官捐献志愿者”大型公益活动,欢迎您点击文章左下角“阅读原文”,参与联合署名支持!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