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杂志代发论文欺骗千名医生
2015/2/11 医学界杂志

     导读:一些高职称的医生未必开得一手好刀,而临床功夫过硬的医生未必能评上高职称——这已是医生圈里众所周知的无奈。

     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号

     日,北京顺义区法院受审北漂高中毕业生李朋阳仿冒医学期刊代发论文一案。从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李朋阳及另3名犯案嫌疑人仿冒印刷《北京医学》、《中国临床医生》、《中华全科医师》、《中国医药》等医学期刊,向投稿人索要版面费,骗取200万余元。庭审上,李朋阳当庭认罪。

     “有需求才有供给”

     通过警方侦查,可认定身份的被骗医护人员共计884名,受害人遍布全国各地。据被告人电脑中的记录,受骗医生远不止884名,但部分医生在假期刊上发表论文后成功评上职称,因此不愿承认身份。另外,还有部分医生在投稿之前就已知道是假杂志。被告李朋阳曾供述,有医生打来电话说:“我知道你们是怎么回事,你帮我弄好点,我照样给你钱。”

     案发后,有网友调侃说:“这是助人为乐的好人呀!”这一句虽是玩笑,却也反应了当前医疗体制的沉疴。一直以来,论文都是医生晋职称的隐痛。由于职称评选制度的“论文关”,医生们白天忙完临床工作,下班后还要赶往实验室继续奋战。对分身乏术的医生们而言,市场上的“论文服务”已成“刚需”产品,有这样的需求在,无怪乎当前市场上论文明码标价,写手公司乱象丛生,医院楼道的不显眼处,贴满了代发论文的小广告。由论文获利的,绝非仅李朋阳一家。正如一位正规出版社的工作人员评论说:“正规期刊杂志一样明码标价,还可以代写。说到底,还是不合理的评职称制度给闹的。”

     让医生回归临床

     有趣的是,一网友跟帖说了个笑话:“朋阳(被告人)打了麻药,躺在病床上,看见连发10篇论文的主刀医生走了进来,无声的哭了。”临床上,有患者千辛万苦挂得专家号,结果却发现专家的处理还不如另一“小医生”熟稔。一些高职称的医生未必开得一手好刀,而临床功夫过硬的医生未必能评上高职称——这已是医生圈里众所周知的无奈。

     近年来,医生评选制度改革呼声愈发强烈。2014年,深圳初试水“以临床论英雄”,安徽卫计委则取消对基层医务人员晋升的论文要求,只有将评选制度改革进一步合理化,让医生回归临床,科研也回归临床,写SCI的初衷是为了诊治患者,科研成为临床上解决问题的途径、而非晋升职称的硬性规定,假杂志、代发论文等畸形现象才会从医疗圈里真正消失。否则,今天抓了李朋阳,明天还有周朋阳、王朋阳,市场乱象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整治。

    

     在法庭上的李朋阳。京华时报记者蒲东峰摄

     (本文为“医学界杂志”微信原创文章,转载须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对这篇文章有话想说?有感想?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与界哥界妹们一起交流讨论起来吧!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的行医故事?欢迎投稿至yxjtougao@126.com ,期待您的故事。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一下底部的小手指,给界哥界妹一点鼓励吧;如果你看到界哥界妹勤劳聪明天天陪你加班加点大口吐血只为给你做出好内容不容易,就打赏下吧,别担心,不花钱,戳一下最下面的广告,就ok啦~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