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亿人口大国,眼角膜需国外捐赠?
2015/2/13 医学界杂志
导读:2月11日,斯里兰卡科伦坡至成都首个直航入境航班落地,斯里兰卡国家眼库捐赠给四川的10枚眼角膜顺利到达。
作者:古月 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号
从2013年起,全球最大的眼角膜库“斯里兰卡国际眼库”与成都一家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未来10年,每年将为四川捐赠不低于500枚眼角膜,四川在全国率先拥有快速可靠供应和较大储备的国际眼库。“国际眼角膜”成为国内眼角膜的重要供体来源。
2月11日,斯里兰卡科伦坡至成都首个直航入境航班落地,斯里兰卡国家眼库捐赠给四川的10枚眼角膜顺利到达。
国内供体缺口大,斯里兰卡以国礼相赠
据同仁眼库主任潘志强介绍,角膜疾病致盲仅次于白内障致盲眼病患者数量,其中多数患者能够通过角膜移植重见光明。虽然全国角膜需求量在30万-50万枚,然而由于供体缺少,每年仅有5000例患者可获得移植,仅占需要移植总量的10%,缺口达90%。
按照协议,成都这家医院每年获赠斯里兰卡的500枚眼角膜就贡献全国供体的1/10,“国际膜”成为眼角膜移植的最后一根稻草。要知道,斯里兰卡是一个仅有2048万(2013)人口的国家,然而却有110万人主动签字表示死后志愿捐献眼角膜,已向其他国家捐献7万枚眼角膜,14万人因此重见光明。每年实际人均捐赠眼角膜的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2014年9月中旬,国家主席习近平及夫人首次访问斯里兰卡。其间,参加“爱的回馈,中斯友好光明行”活动,随行专家援助实施1000例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为当地居民带去光明。斯里兰卡第一夫人赠送彭丽媛女士10枚眼角膜作为国礼回馈中方的帮助。
那么人口仅有2048万人的斯里兰卡是如何做到眼角膜大国的呢?或许中国有一些可以借鉴。
眼角膜大国归功人民认知度高
上世纪50年代末,国际眼库(位于斯里兰卡)创始人席尔瓦先生,目睹自己家乡眼角膜供体短缺,撰文《life to dead eye》(生命在逝去,眼眸可重生)呼吁国民开展眼角膜捐献,在斯里兰卡人民中引发极大反响。
在社会各界支持下,越来越多人接受捐献眼角膜的“布施”善行。另外,斯里兰卡的佛教信仰相信,布施身体部位帮助其他人可以换来“福报”,越来越多的人在生前签署身后捐献。
关于眼角膜的采集,国际眼库会在逝者去世后的4个小时内有上门服务。为了保证珍贵的4个小时采集时间,国际眼库在斯里兰卡全岛设有450多个联络处。家中有人去世后,联络专员会及时询问捐献事宜,安排捐献。采集眼角膜后在无菌操作下,2~4℃冰箱可保存两周时间,但一般是能早用就早用了。整个过程要求联络专员程序严格,对逝者尊重。
国内现状:“本地膜”不够,“国际膜”审批繁琐
采集及保存的技术虽然严格,但在各个国家都有了标准化的流程。斯里兰卡人民对于角膜捐献的认知度才是真正让人肃然起敬的。而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也值得国人深思。
2013年,斯里兰卡国际眼库收到的眼角膜捐献数量是4362枚,本地用量在1500~2000枚。其余眼角膜给包括中国在内的57个国家和地区人民带去光明。
拥有13亿人民的中国,眼角膜捐献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医用。斯里兰卡的人均捐赠眼角膜的数量比中国高出了几个数量级。2013年,斯里兰卡国际眼库和中国四川的一家眼科医院签署了协议,在未来十年中,每年至少向四川地区捐赠500枚眼角膜。虽然有“国际膜”可以进口使用,但由于中国药监局没有进口角膜审批流程,按照药品审批则周期超长,导致进口角膜进入国内医疗机构这一过程可能长达半年以上。
据报道,斯里兰卡进口眼角膜此前需经过香港中转,再进入成都,不仅耗时长且手续繁琐。2014年8月,15枚斯里兰卡捐赠眼角膜过境香港被海关查扣,经过四川与香港海关两地斡旋,藉此事件建立了“国际角膜口岸快速通关通道”。四川区域内的角膜移植手术等候期从使用“国内膜”平均3年大幅缩短到使用“国际膜”的14天以内。这也让全国千千万万的眼角膜疾病患者看到了一丝丝的光亮。
1月20日,10多位医疗界人士及社会知名人士联合《医学界》发起了“和贝娜一起公益-加入器官捐献志愿者”的公益活动,发出后上千名网友参与网签,支持器官捐献,共同汇聚出一份长长的爱心名单,承载着公众的大爱,共同希望更多身处困境的患者能够得到救治,更希望能推动中国器官移植事业的进步。
(本文根据华西都市报,网易,澎湃新闻等资料整理,为“医学界杂志”微信原创文章,转载须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亲爱的界友们,过去的一年,你过得怎么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参与《医学界》发起的“医护们,2014年您过得好吗?”投票调查,说出你的心声!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一下底部的小手指,给界哥界妹一点鼓励吧;如果你看到界哥界妹勤劳聪明天天陪你加班加点大口吐血只为给你做出好内容不容易,就打赏下吧,别担心,不花钱,戳一下最下面的广告,就ok啦~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