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开了家“老农民诊所”
2015/2/21 医学界杂志

     导语:我没有在美国上过一天学,却花了八年的时间当上了医生,又花了四年的时间当上了专科医生,并开了自己的诊所,我没有诀窍,只有努力。

     口述:王明涛 整理:洪浩淼 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号

     王明涛,神经内科医生,美国伊利诺大学医学院临床副教授。

     1989年,对我而言是不寻常的一年。我告别自己生活了31年的祖国,远赴大洋彼岸。而恰逢6.4,便因此耽搁。直到7月1日,国家开始发出境卡,作为6.4事件后的第一批,我怀揣国家兑换的和好友相送的135美金, 拉2个行李箱,用两年的工资1300美元,买了从上海到纽约的飞机票。

    

     阴差阳错,又柳暗花明的初到美国

     最初我拿到的是J-1(该签证不能读书只能做交流学者),由于阴阳差错,2万美元/年的奖学金又没了,顿时我就傻了眼,随身带的135美金除了买从纽约到新泽西的车票,剩下的连交房租都不够,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

     这时,UMDNJ六位素昧平生的同胞对我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借给我三百美金,解我燃眉之急,又帮我找房子。终于,我找了个一百多美金一个月安身立命之所。

     为了留下来,我必须要在53天重新找份工作,所以我不停地参加各种面试。为了攒钱生存,在周末和晚上帮意大利餐馆打黑工做Pizza.真可谓前途迷惘、举目无亲。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介绍我来美国的导师的帮助下,我在UMDNJ找到了另外一份实验室工作,原先讲好的2万美金的奖学金也在53天后开始发放。这时一看,我才花了53美元,每日的神经紧绷,连饿都没有感觉,平均每天就花了1块钱的伙食费。

     美国给我上的第一堂课,就是事无定数,时无定局,但只要心中的目标不变,就一切都有可能。

     8年“抗战”,漫漫考医路

     在美国是先争取改变身份然后读博士,还是直接考医师执照做医生?我也曾思想斗争过,因为身份问题,两条路都不易。除了J1使得读书变得很困难以外,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关于中国人考医生远不如现在这么清楚。由于还不是网络时代,寻找相关考试的信息也十分困难。结合自己的情怳,我觉得直接考医生可能更为实际。再说,我家几代为医,做临床是我的最好选择,所以我开始了边工作边考试之路。

     我的爱人也是在89年底来美国与我团聚,以我的奖学金,支持一个正常家庭的开销也够了。但初来时的窘迫、美国的事无定数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准备应付措手不及的困局,我放弃了各种休假,白天在实验室里干活,晚上或打工或点灯苦读。开头半年还没车,为了方便、安全,我甚至不得不偷偷带着实验用的老鼠坐公共汽车回家,就为了晚上能按时给老鼠打针,记录数据。

     美国的执业医师考试(USMLE)共分三个阶段,step1,step2,setp3,我从92年开始准备,96年才全部考完。 通过艰苦的Matching program 和很多面试,97年5月份成功地开始在UMDNJ做住院医。 从初到美国到进入住院医,这其中花了8年时间,被家人戏称为八年“抗战”.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我个人也取得了八年“抗战”的胜利!我长于文革、当过知青,上山下乡,经历过土洋插队,但我的信念始终没变,在家人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下,距离成为一个执业医生的目标已经达到了。

     这八年的磨练,是美国给我上的第二堂课: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关键在于沟通。国人勤奋努力是世人皆知的,但国人要学会表达自己,和自己的老板、同事多沟通,要让别人了解你,认可你是一个既诚信又勤奋的人。沟通多了,了解深了,别人认可你,自然会帮助你。

     来自于体制,但要跳出体制走自己的路!

     在做住院医期间,经过努力,我在第四年做了神经内科的住院总医生,毕业时多拿到一张证书。这不但说明我是合格地从住院医训练毕业,而且高质量地毕业了。并且我成功地申请到了神经内科竞争最厉害的临床神经电生理-肌电图的专科训练Fellowship.

     我在纽约州立大学做专科训练时,全美跑了12个地方,做了周密的工作面试。在考察了私立医院、州立大学医院、退伍军人的联邦医院等各种不同医疗团体后,我选定了伊利诺伊州立大学(UIUC)的教学医院,并离开了我已住了14年的纽约,来到美国中西部小城。为什么?因为只有这家医院给了我自由选择:或成为医院雇员、或自己开业。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因为此时我已经清楚地知道了全国的行情,各种不同模式行医的区别。至此,我在美国不但做上了专科医生,而且还有了自己的诊所。

     为什么我要有自己的诊所?这不仅仅是因为医院给的条件优厚,还有继续在大学医学院教书,带学生、住院医和行政上兼任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的机会。虽然,我不靠教书带教谋生,但这使我几十年在大学学习、工作的历史得以延续。更重要的是,我来自于体制,我知道体制对医生的束缚,做自己的主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医一直是我的梦想。

     我一定要走自己的路,怎么也得试一下。原本医院给我提供连续两年每年固定的资金,用来支付我的工资以及维持诊所的各种开销,结果我花了10个月的时间就能自力更生了。你若问我,有没有成功的诀窍,我的回答是从第一天开始就认真工作、不要想着有医院两年的保证、从医院拿钱,而是要凭自己的本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在开诊所的这段时间里,我又一次深刻感受到了做人和做好专业同样重要。除了医院会在当地的报纸、电台和电视上帮我做宣传,讲出请我从纽约来的原因外,我也得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为患者服务,用心沟通,让病人们觉得,我不只是一个有着独到医术的医生,我也是活生生的人,是他们生活圈子里的朋友。

     一开始,很多家庭医生因为不了解我的情况,所以他们推荐给我的病人,保险都不好,但我完全能理解。因为美国的医疗评价体系完全是对医生专业性和服务的评价,靠病人的反馈信息。当家庭医生不了解你的情况时,他是不敢贸然把好的病人推荐过来。 因为,万一病人不满意,他自己的信誉度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我认真服务好每个病人,仔细回答他们提出的任何问题。久而久之,我的医术被越来越多病人认可,也得到了家庭医生们的信任,他们也放心地把自己的VIP病人介绍到我这里。

     在我的周围,有两大医疗集团,好几百个医生,其中十多个神内医生。但在小城的历史上,我是唯一医院支持下私人开业,且是唯一的并供内科住院医轮转的神内医生。我的诊所也是大学医学院指定教学点。我不但没有被两大医疗集团挤跨,还干得有滋有味。

     至今,在这个只有十多万人口的小城,我的诊所已开业十年出头,在这间地处大学城、被我戏称为“老农民的诊所”中,我有近八千名病人。 从1997重拾临床以来, 作为医生,我见过身份政要、华尔街的投资家、学富五车的学者教授,也有无家可归者。我的诊所也像美国社会的缩影,在工作中体验生活百态、五光十色,又何尝不是一种乐趣?

     (本文为“医学界杂志”微信原创文章,转载须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对这篇文章有话想说?有感想?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与界哥界妹们一起交流讨论起来吧!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一下底部的小手指,给界哥界妹一点鼓励吧;如果你看到界哥界妹勤劳聪明天天陪你加班加点大口吐血只为给你做出好内容不容易,就打赏下吧,别担心,不花钱,戳一下最下面的广告,就ok啦~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