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中国的“梅奥”中国医生创办
2015/2/22 医学界杂志

导读:张强对能够经历自由执业严峻考验的医生同仁深具信心。他说:“中国的‘梅奥’一定是中国医生创办的!
作者:吴天飚 来源:医学界产业报道微信
2月9日,张强医生集团举行成立7个多月来的首次述职报告会。同一天,他们正式申请“张强医生集团”的相关图形、文字的商标注册。
两年前脱离体制内自由执业,半年多前创办医生集团,张强做得风生水起。他像个医疗领域的“顽童”,始终行走在行业变革的潮流前沿,同时又热衷享受工作之外的点滴生活:喜欢玩自拍自我“暴露”行踪,几乎每天清晨都会在微信朋友圈中道“早安”-------因为从小习武,他至今保持着每天早起的习惯。

甚至“自曝”还不过瘾,张强医生集团的同仁们也频频被他“曝光”-- 2015年元旦刚过,医生集团把行政部办公室搬迁到上海康平路上的一栋小别墅里。就在新办公室装修的末期,张强不时地在微信朋友圈对装修过程进行图文“直播”:几名男医生手拿铁锹、钉耙在清理别墅外空地上的杂草树枝;张强为照片配上了文字:医生集团的男人们,能上手术台,也能下花园。

张强仿佛是在借此暗示自己心目中的自由执业医生形象。他告诉《医学界》,自由执业对医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医生集团成立半年多来,有不下五、六十位专家要求加盟,他善意地“劝退”了其中的大部分。
也正因为此,张强对能够经历自由执业严峻考验的医生同仁深具信心。他说:“中国的‘梅奥’一定是中国医生创办的!”
“我要用5000万撬开50亿医疗市场”
在医生集团迁入新址不久,一则“张强医生集团首轮谨慎融资5000万”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被频频转发,由于标题意思不甚明晰,许多人乍看误以为医生集团已完成了5000万融资。
而事实上就在几天前,张强在医生集团新办公室里接受《医学界》采访时曾表示,目前正在与多家机构和个人接洽融资事宜,但具体的进度尚不便透露。张强笑言:人家都说融资没有2000万美金都不好意思开口,但我可以公开宣布,我要用5000万人民币来撬动50亿的医疗市场!
为何是5000万而不是其他的数字?张强解释,这是根据建造一家高品质的日间手术中心所需的预算来定的,对于投资一家综合性医院来说,5000万并不算多,但是对于建一间高品质日间手术中心来说,则完全足矣。“因为我们只做平台,不养专家,这5000万的背后,其实是众多身价上亿的专家的合作。”
在张强看来,发展日间手术对于中国大陆地区医疗业意义重大。据估算,如果国内日间手术占总量比达10%,现有公立医院的病床数量就能满足住院需求了。“美国的平均住院天数是3-4天,而我国是10天,大量非必须住院的病人留在医院病房,而很多真正需要住院的病人却住不进去,日间手术量的增加可以倒逼解决这个问题。”张强说。
张强认为真正的日间手术并非只是做做局麻、切个小肿块而已,而应该有独立的手术中心,在管理上也应和门诊管理区别开来。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看,目前在中国大陆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日间手术中心,“许多医院名义上有日间手术,实际上还是在住院。”
张强设想中的日间手术中心则更为“专注”,即只做外科中最重要的部分------手术,除此以外的诊断等环节还是放在其他医院来做。“我们会将钱花在真正与治疗有关的环节上,譬如手术室。”据张强早前透露,医生集团计划投建的第一家日间手术中心将位于杭州。
“中国的‘梅奥’一定是中国医生创办的”
成立医生集团半年多来,张强仍是和睦家及沃德的签约医生,不过,张强对《医学界》表示,医生集团在今年会以一种新的模式与医院合作,即张强在最近提出的PHP(Physician Hospital Partnership)模式,与当下热议的PPP模式不同,PHP把医生放在重要的、和医院平等的合作者位置。
张强告诉《医学界》,他对于医生集团的加盟医生有三个“金标准”:技术好,有信仰,学习能力强。而在这三个标准中,他特别强调需要“有信仰”这一点。
多年习惯于体制内工作的医生,一旦离开体制出来自由执业,会面临很多艰难,也要面对很多选择。其中一点就是要放弃很多体制内才能享受到的“好处”--正因为如此,张强认为在目前的体制环境下,自由执业医生除了需要技术和学习能力外,还需要有坚定的信心和意志力。
至于医生的学习能力,在张强看来,并非单单指技术上的学习,更包含对于新生事物的敏感度和接纳包容度。这一点在张强自己身上的体现也犹为明显,身为医疗专家,张强对于医疗以外行业的关注和理解力令很多同行感到惊讶。他曾经不止一次地在公开或私下场合表示自己对于互联网医疗前景的看好,并认为它是能够对医生未来自由执业产生推进作用的有力帮助。客观地说,持这种观点的医生在整个医生群体中并非占绝大多数。
这种对于新生事物的尝试及接纳能力并非近年练就。一个可以说明的事实是,张强早年在澳大利亚交流学习的时候,就曾经成功地邀请了一名澳洲的医生前来中国指导了数周。而在那个时候,绝大多数医生在国外交流学习时,所想的只是能留在这里多学点什么,而极少想到将国外医生请回国内。
虽然早年曾师从国外专家,但张强依然相信中国未来的优质医疗服务,还是要依靠优秀的中国医生来提供。近年来国家逐渐向外资放开医疗市场,对此张强表示外资的进入并不会改变未来中国医生的主导地位,“中国医疗缺的不是资金,未来的中国‘梅奥’一定是优秀的中国医生创办的”,张强对《医学界》强调。
“自由执业路上有两个‘没想到’”
2013年,刚刚开始自由执业不久的张强就已经萌发了成立“医生集团”的想法。据张强回忆,最初产生这一想法是在杭州邵逸夫医院就职时。当时他开始与美国医生有一些接触,逐渐了解到美国的医生执业形态多种多样,可以与医院签订固定合同,也可以自己开诊所,甚至还有一种医生集团(Medical Group)的形式。
“原来以为美国医生也是单位派到我们中国来的,”张强笑言,自己从自由执业到创办医生集团的过程中,曾有两个“没想到”,正是这两个“没想到”,让他最终决定着手创办医生集团。
第一个“没想到”是在上海东方医院干了5年就出来自由执业了。上文提到,张强第一次萌发自由执业的念头,是早年从美国交流学习回国以后,之后张强离开杭州邵逸夫医院进入了上海东方医院就职,从那时开始,他计划用8年的时间来准备脱离体制自由执业,而最后的结果是提前了三年。“如果可能,我还愿意更早一两年出来,医生的青春也很可贵啊!”张强感叹道。
第二个“没想到”是离开医院出来自由执业后,发现离开体制的医生要面临很多的现实问题。“每个困难都能把一个优秀的专家压死”,张强说,正是对于这些困难有着切身的体会,他不希望在他后面出来的医生也重走自己当年的老路,所以萌发了为那些医生搭建一个平台的想法,帮助他们顺利地走上自由执业之路。
无论是当初选择自由执业,还是半年前决定创办医生集团,张强始终以积极地心态去面对着所面临的每一个问题。当被问及医生集团将来会否遇到竞争对手时,张强以一贯的乐观态度表示,有竞争反而说明市场更加成熟,医生集团的模式和概念也更能被患者接受了,“当你有着崇高的理想时,就没有对手了。”
(本文为“医学界产业报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注明来源。)
对这篇文章有话想说?有感想?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与界哥界妹们一起交流讨论起来吧!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一下底部的小手指,给界哥界妹一点鼓励吧;如果你看到界哥界妹勤劳聪明天天陪你加班加点大口吐血只为给你做出好内容不容易,就打赏下吧,别担心,不花钱,戳一下最下面的广告,就ok啦~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