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医院发生枪击案
2015/3/18 医学界杂志

    

     导读:我们赶紧进入出事病房查看伤亡情况,早先进来的男性探访者倒在沙发上,多处中弹,看起来伤势严重。

     作者:陆沄沄(Vanessa Lu) 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号

     晚我在病房值班,前一班的护士做完交班报告下班走了,只剩下我和另一个值班护士往返于安静的护士站和长长的病房走廊之间,按病人的病情缓急,挨个查房给病人做护理检查。

     我负责6个病人,其中有位14岁的男孩,因气胸(肺萎缩不张,无法进行气体交换)住院,正在做胸腔封闭式引流,孩子的母亲陪同在侧,神色焦虑。刚进病房小朋友就喊“护士我很疼,什么时候才能吃下一个剂量的止痛药?”我问他“按疼痛度0-10的标准,0是不疼,10是疼得不能忍受,你现在的疼痛度是几?”他说“12。”我心说,又来个淘气鬼。一边安慰他,一边检查了插着胸管的伤口和引流盒子,并重新调整了床头角度和病人的体位,对折了两个枕头,塞到他气胸一侧的腰下,他说这样舒服多了。离开房间时,来了一个年轻男子探访,进来时正与我擦肩而过。

     回到护士站,考虑到男孩的止痛片剂量有点不够,便电话值班医生申请改剂量。突然,护士站高高的台前冒出一个男人的脑袋,急吼吼喘着粗气问:“xxx病房在哪里?我是小V的爸爸。”(按照美国HIPPA条款的规定,不得透露病人是否在此,亲友来访必须自己先通过病人本人知道房间号。)那是我的气胸小病人的房间,我告诉他怎么走,他道谢后向走廊尽头走去。

     打完电话,我抬头看看窗外的夜空,一丝云都没有,月亮又大又圆,不知为何我觉得有点不安。

     起身倒杯咖啡提神,突然间走廊尽头传来一阵“啪!啪啪啪!”撕破寂静的病房,紧接着是女人的尖叫声。是小V的房间!

     什么状况?我问另一个值班护士“那是什么声音?”“枪声!”

     可怜我们中国人从小到大没福气听过现场版的枪声。吓得我差点把咖啡泼了。惊吓中拼命镇定自己,努力回忆新员工培训中学过,遇到医院的枪击事件,医护人员要先启动“银色代码”(银色是枪弹的颜色,很容易记)的应急措施,保护自己的安全,再保护病人,尽量不与持有武器的暴徒正面冲突,为应急团队争取时间。我抓起内部紧急电话报告“X楼XXX房CODE SLIVER!”Code刚刚启动,整个楼层警报大作。

     那间病房的门开了,刚刚问路的那个男人提着把手枪,满面怒容,嘴里骂骂咧咧的沿着走廊向我们这边走来,他要坐电梯离开必经护士站。我心想完了,他不会像美剧《实习医生格蕾》里一样杀红了眼大开杀戒吧。每年美国有上百万医院新员工都必须接受这个code sliver的训练,但是极少有机率遇到医院暴力,启动过code sliver的人就更少了,偏偏我还真就遇上了。我在心中默默祈祷“神啊!请你帮助这里的人们平安躲过一劫……”这时我的BB机收到消息:“应急团队3分钟就能到。”(美国医院里上班不可以随身带手机,而用无辐射的BB机,医生有新的医嘱通过电脑发到对应床位的护士的BB机上。紧急情况的警报也都是用BB机通知医生护士。)

     走廊里有别的房间的病人和陪夜家属开门探头出来,想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我抓起护士站调度用的广播,喊道“本楼层有携带武器的危险人物,请所有病患和家属立刻回到病房并反锁房门,用房内的沙发顶住房门,警报未解除前请不要出自己的病房!请注意,这不是演习!再说一遍,这不是演习!”幸好,凶手还没有失去理智,他没再对其他人开枪,路过护士站没停,只看了我们一眼,径直走进电梯。从进来问路到离开,他总共只待了10分钟不到。

     电梯门刚一关上,我们赶紧进入出事病房查看伤亡情况。早先进来的男性探访者倒在沙发上,多处中弹,看起来伤势严重。我的同事用压迫法给他止血,为救援队争取时间。孩子和妈妈没受伤,但是吓坏了。我问小V是否受伤,有什么地方疼吗?他一个劲摇头,可怜的孩子刚才还喊疼的,这回吓得连疼都不知道了。地上的引流盒倒地,连接胸管的接口断开了,这是个密封负压引流系统,一旦破坏了密封结构,他胸腔里的自由气体就无法被引流出来了,甚至会让空气进入胸腔,使病情更糟糕。我立刻拆了一包生理盐水,往无菌杯里倒了半杯,我一手拿着杯子,一手拿住胸管保持在液面一下,抓来个CNA(护士助理)推着病床转移到另一个空病房里。这时候应急团队到了,的确很快,呼啦啦上来了近五十个人。

     “银色代码”应急团队是由警察、外伤急诊团队、心肺复苏团队、快速反应团队组成。规模超过5000人的医院,可以由当地警察局在医院内设一个分局,警察直接驻扎在医院内。医院一旦发生暴力,医护人员一声召唤,应急团队立刻奔赴需要保护的楼层和病区,根据暴力的伤害程度,他们有权对施暴者使用警棍、手铐,拘留,甚至开枪。

     这个凶手溜得快,否则一定会被当场制服。伤者被简单止血后,直接送进手术室进行紧急手术。我跟随警官去了监控室,指认了嫌犯,监控里确认他已经驾车离开了医院,医院警报解除。小V妈妈告诉警察,凶手是她已经分居的丈夫,但还没离婚,伤者是她男朋友。凶手来看望儿子,却发现妻子的男朋友也在,一时怒火难平以致开枪。由于是熟人作案,嫌犯的身份很快确认,警局当晚就通过一种类似“安泊警报”的警报手段,同步在全城范围内的所有电视、广播、高速公路上的电子信息提示牌、和这个在地理范围内的所有手机上发送通缉嫌疑人的姓名、外貌特征、车牌号。同时高速公路设路卡,查找嫌犯的车型,布下天罗地网。当我迎着朝霞下班的时候,打开车内的广播,每个台都是关于此事的通缉警报。

     后续:24小时内,嫌犯自首。小V由于惊吓,转去了另一个病区,继续引流的同时开始了心理评估和治疗。虽然此事对受伤的人来说是飞来横祸,但是祸兮福所伏,亏得这是发生在医院里,也幸亏医院里的医生护士都接受过应急训练,知道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由于抢救及时,伤者手术很成功。后来医院的几个主要入口都装了类似机场安检的金属探测门,以避免再有来访者带枪入院。并且在门口都有醒目标志:“严禁携带枪支进入。”

    

    

     Security guards ask a man to submit to a pat-down after going through a metal detector at an entrance to the L.A. County medical center in Boyle Heights. (Luis Sinco, Los Angeles Times)

     (本文为“医学界杂志”微信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对这篇文章有话想说?有感想?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与界哥界妹们一起交流讨论起来吧!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一下底部的小手指,给界哥界妹一点鼓励吧~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