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医改能不能全国推广?
2015/3/21 医学界杂志

    

     导读: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曝出涉贪后,曾被视为改革先锋的宿迁医改,成为众所指责的负面样本。医改之路,再次面对纷争。对于宿迁模式,你的观点是什么?

     作者:财新网 李妍 来源:无恙

     时此刻,宿迁医改更需要客观全面的分析评价,宿迁医改提供的样本和提出的问题,在推动“医疗资源市场化”路径的当今,仍具备重要的意义。

     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曝出涉贪后,曾被视为改革先锋的宿迁医改,成为众所指责的负面样本。医改之路,再次面对“市场派”与“政府派”的纷争。

     3月15日中午,全国两会刚刚闭幕。中纪委网站公布,仇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调查。仇和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日前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这次将直接留在北京接受调查。

     财新记者获悉,仇和被查一事,牵扯昆明土地城建系统的腐败问题。最新消息是,原仇和秘书,昆明副市长谢新松被查,在仇和任职过的江苏宿迁和云南昆明都有地产开发项目的中豪集团董事长刘卫高辞职。仇和背后的利益链,正逐渐浮出水面。

     仇和无疑是一个富有争议的官员。其仕途之路起步于宿迁,时为经济发达的江苏省里最不发达的地区。

     1996年9月,39岁的仇和任宿迁市副市长,后担任宿迁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等职务,直至十年后,2006年1月,仇和升任江苏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

     十年宿迁路,仇和一直在推行医改、教改等重要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尤其在2003年,宿迁强行变卖幼儿园和医院,走“民营化道路”,引发激烈争议。2003年7月12日至10月2日,不到三个月,仇和三度被《焦点访谈》“关照”。江苏省一位官员评价,如此高频率关注一个地区,实属罕见,实非寻常。

     宿迁医改引发政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一时间前往学习、调研者无数,反对者斥之为“卖光式医改”,支持者却认为此举取得制度性创新。

     仇和事发后,关于宿迁医改的反思和争议掀起新一波浪潮。全盘否定者有之,有观点称,仇和落马意味着宿迁医改的最终失败,仇和个人背后的利益关联使得变卖医院的真正目的显露出来——个人谋利、公众利益受损。此前多番讨论的关于医院公益性和政府监管的问题重新被提出来,政府办医,似乎才是杜绝私利的唯一途径。

     2006年4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医疗卫生改革课题组两次赴江苏省宿迁市,对宿迁市区、沭阳县以及乡村的医疗卫生状况进行调研。主张“政府主导”医疗模式的领军人物李玲发表了《江苏省宿迁地区医改调查报告》(下称《报告》)一文,文中指出宿迁医改的诸多弊端。

     这篇文章成为批判宿迁模式的利器,与“市场机制”相比,“政府举办医院”才是符合医疗卫生发展理论的路径。

     一片否定声中,支持者的声音也引发再度思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于2006年7月发表了《也谈宿迁医改》一文,文中指出,“《报告》的问题在于作者带了太过明显的先入之见。”这与李玲素来主张“政府主导”医疗模式的观念有关。在文中,周其仁对《报告》一文的诸多论据和结论提出质疑,认为“《报告》对宿迁医改否定性的评价,并没有以可靠的、合格的验证为基础。”

     一年后,周其仁又发表了《宿迁医改的普遍意义》一文,文中指出宿迁医改的背景及特殊性,认为宿迁医改具备全国普及的意义。“宿迁医改真正办得好的地方,是把政府很有限的财力和管理精力,集中到公共卫生这个民间力量、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的地方。当然,为了做到这一点,宿迁政府必须从‘办医院’的立场后撤。”

     “市场派”代表人物朱恒鹏的调查报告此番也再次引发讨论。2011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微观经济研究室主任朱恒鹏发表《医疗行业民营化的结果——宿迁医改评估》一文,文中对宿迁的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医疗费用水平、民营医院诊疗行为是否规范等问题做了数据性分析和讨论。

     朱恒鹏得出的结论是,“在一个完全民营化的医疗服务供给格局下,在没有政府财政投入的情况下,也可以有效解决城乡居民的‘看病难’问题。这意味着,通过财政投入举办公立医疗机构不是解决城乡居民看病难问题的必要条件,更不是充分条件。由于宿迁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区位、人口密度等在全国算是很常见的一类地区,全国许多地区和其基本情况类似,因此,上述结论并不仅仅适用于宿迁。”

     (原文标题:仇和落马拷问“宿迁医改”模式,你怎么看?;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对这篇文章有话想说?有感想?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与界哥界妹们一起交流讨论起来吧!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一下底部的小手指,给界哥界妹一点鼓励吧~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