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做医生,我就去享受生活
2015/3/29 医学界杂志

    

     导读: “十年前我想过,自己一定是穿着白大褂在医院里面忙来忙去的样子。但现在,十年后,我想不出十年后的样子,因为不当医生这件事对我还有点突然,还没想那么远。”

     作者:林菲菲

     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号

     天,是她穿白大褂的最后一天。

     “对不起我迟到了!”年青的医生笑着道歉,“临时被医院人事科拉住了,有些事要处理。”

     是的,肯定有许多事要处理:今天,是她穿白大褂的最后一天。

     最顶尖圈子里的残酷选择

     李婉钰来自北京,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法文班,目前是瑞金医院内分泌科的一名住院医师--不过,她很快就不再是了。明天她将离开这个她读博、规培的医院,并辞别医生这个身份。

     熟悉李婉钰的人,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很诧异。和那些因家长填志愿才学医的人不一样,李婉钰从小就喜欢给布娃娃打针、吃药水、做手术,在小学的时候,她就开始想象自己当医生的样子了。

     高中时的李婉钰成绩很好,她原本的志向是协和或北医,高考却失利了。为了学医,这个爱玩爱漂亮的女孩放弃了其他学校,决定复读,再备考一年。

     而这次,她的表现非常出色,教导主任和家人都希望她选择北大、清华:“他们认为这么好的成绩去学医可惜了,都来劝我,我爸妈还特地开车带我去看那些学校有多好,但到了那,我说你们去吧我就不去了。”谈起报志愿的那一段,李婉钰笑得很得意:“他们后来反而被我说服了,觉得当医生也很不错。”

     李婉钰从一开始就想得很清楚:要当好医生,去好医院,必然要读博--八学制是最好的选择。但协和及北医的长学制班都不收往届生,因此,她来到上海,顺利完成八年医学课程的学习,并进入瑞金医院进行为期一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说起瑞金医院,她滔滔不绝。医院门口曾经那棵很大的樱花树,医院那片大草坪,医院盛开的玉兰花,每个科室每个部门的工作特点,她如数家珍。在瑞金医院,她即使闭着眼,都能摸到内分泌科的门。2011年她进入瑞金读博时,内分泌的肥胖小组减重手术项目刚刚立项,李婉钰是看着它一点一点筹建起来的。“就像是我的一个孩子,亲手把它带大,感情非常深。”

     长期以来,李婉钰的理想就是穿着白大褂,在瑞金快乐地研究肥胖,这里有全国一流的内分泌专家,医护相处融洽,还有她熟悉的病人和她参与组建的小组。

     但现实总是带了些“骨感”。2015年,将要从内科基地毕业而选择内分泌科为第一志愿的规培生共有7人。在其他人看来,这些交大医学院出身的天之骄子都非常优秀,但因名额限制,最终只有1名能继续留在分泌科进入专培阶段,剩下的6人只能调剂去其他科室,甚至离开瑞金。

     几天前,瑞金刚结束了专培选拔的面试。李婉钰提前知晓了面试结果,她没有入选。对结果她谈不上意外,只是她仍有些不甘。同样卓越的一群人,比较到最后,竞争越是残酷。李婉钰觉得:“涉及人事的地方难免就有非客观因素存在,这些不是我能决定的。我能决定的,对我的病人好一点,对我的专业掌握好一点。”

     离开的理由和资本

     科主任建议李婉玉调剂到急诊科,但她选择了离开医院:“肥胖小组是我看着成长起来的,就像是我的孩子一样,如果留在医院里,将看着它按别人的方式抚养长大,这对我而言,太痛苦了。”她曾在随笔里写道:“我比你们更爱我穿着白大褂的模样,可是我想,如果不能做自己喜欢的,看着别人做,我宁可看不到。”

     李婉钰表示:“我之前也有过犹豫,如果调到其他科室,要不要去?但后来想,我的理想就是在内分泌做肥胖啊!”

     李婉钰坦言自己的离开有几分赌气的成分。也许有人会觉得她的选择比较冲动,但事实上,这一代的“李婉钰”们完全有“赌气”的理由和资本:一位医学博士在求职市场中,与同期社会上的其他职位相比,医院医生的待遇是最低的,同时工作强度却是最大的。左手是长期的脏累穷忙,右手是即刻的高薪与假期,医院不再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如果不是有理想和在医学院的生活惯性在支撑,离开是很容易做出的选择。

     弃医的李婉钰绝非殊例。每年医院都有人离开,其中不乏年青的医生,复旦大学医学院的就业信息显示,每年的临床医学毕业生中,除了医院,还有一小部分选择企业、公务员或自主创业。这些医学院的“异类”们,选择了更少人走的路,医院之外的路。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致的树叶,每个人离开的理由当然都各有不同。读医八年的冯唐在《三十六大》中提起自己弃医的缘由,除开他个人形而上的哲人忧思,客观的原因是“担心做医生越来越艰难”;复旦大学一位拿到医学博士学位最后却考取公务员的女生认为,当医生太忙太累,没有个人时间;而另一位正纠结是否离开的男医生小鑫(化名)则表示,他最大的忧虑是低年资医生的待遇低问题,让他很难心无旁骛地走下去。

     如果不做医生,我就去享受生活

     去年年底,李婉钰面试了一家药企公司的医学部职位并成功拿到offer。李婉钰说:“当时会去公司面试,是对自己能否留医院做了一个评估,也算是给自己留个后路吧。而现在真的用上了。”

     读医期间,由于八年法语班的要求比其他医学生更高,李婉钰每天都看书到很晚。接触临床工作后,晚上她下班后,会反复想今天对这些病人的处理对不对,明天病情恶化了怎么办。有次轮外科时,她刚下班回到家,接到一个电话说病人出血了又马上赶回去了。

     “大家都说学医苦,我知道苦,但我不知道会这么苦,它对身体、心理的考验,就像每年都是高三一样。”不过,李婉钰表示:“如果当医生的话,再苦再累都不在乎。”但这样疲劳消耗生命的前提是,能留在她熟悉的内分泌小组当医生。李婉钰认为,如果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就没必要再将就自己。她喜欢漂亮衣服,喜欢旅游,喜欢唱歌,喜欢品酒,因为理想,她可以把这些爱好屈居末位,排在工作和病人之后;但既然无法做理想中的医生,那么,她的选择那么多,何必要委屈自己?

     “当医生的话,人生观、价值观被拔得很高,会很有成就感。这与金钱无关,会收获一种心灵上、精神上的成就感,但同时,属于自己的时间很少,同样金钱上的收益也比在外面工作少。而在公司的话,时间和薪水都都比较充裕,可以去做一些我喜欢的事,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如果不做医生,我就去享受生活。”

     不过对她而言,离开医院并不意味着告别过去:“这八年的经历不是说过去就过去了,我成长了,我精神上强大了,收获了学识,拿到了一个博士学位,还有医院里这么多老师、同事,这些东西都是我强大的资源,是我以后工作的强大后盾,不是说扔就仍了的。”李婉钰认为,医学院和医院的培养经历成为她在医院外立足、起步的强大后盾。但问她是否会再次回医院时,李婉钰觉得可能性不大:“医学太专业了,没那么容易回来。而且这次离开,就是做了决定了。”

     问及对未来的规划,一直笑容爽朗的李婉钰沉思了许久,说道:“十年前我想过,自己一定是穿着白大褂在医院里面忙来忙去的样子。但现在,十年后,我想不出十年后的样子,因为不当医生这件事对我还有点突然,还没想那么远。”

     “没想那么远。”她重复说道。“希望能越来越好。”

     (本文为“医学界杂志”微信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相关阅读:

     从医十年,她在医院的最后一天是怎么过的。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看李婉钰的《十年》。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