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职业化”评估,你合格了吗?
2015/4/11 医学界杂志

导读:近日,关于中国医生的“职业化”争议甚嚣尘上。医生的“职业化”到底代表了什么?如何评估?如何养成?
作者:路阳
来源:“医路阳光”微信号(授权转载)

现代商业文明中,人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既是市场竞争的产物,也是衡量一个行业产业化程度的基本要素。缺乏专业化人才,企业缺乏竞争力。缺乏职业化人才,产业发展空间受限。
职业化,英文是Professionalism,其词根“profess”, 意思是“向上帝发誓,以此为职业”。正如希波克拉底誓言所述:
请允许我行医,我要终生奉行人道主义;向恩师表达尊敬与感谢之意;在行医过程中严守良心与尊严;严格为患者保守秘密;保持医学界的名誉与宝贵的传统;把同事视为兄弟;不因患者的人种、宗教、国籍和社会地位的不同而区别对待;从受孕之始,即把人的生命作为至高无上之物来尊重。无论承受怎样的压力,在运用自己的知识时也不会违背人道主义。
因此,职业化的核心是客户至上,让客户满意。医生并不是因为专业技术成为专家,而是因为“向上帝发誓,以此为职业”,即把患者作为出发点,而成为专家。正如下图所示,医生的职业化程度体现在医患互动中的六个关键词: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责任心;同情心;自信;一视同仁。而医生的职业态度则隐含在对这六个问题的回答中。

美国医生的职业化调研显示医生的职业化程度与医疗质量及患者安全密切相关(来源:QuantiaMD,2011年)。

医生职业化评估的五个纬度

(Source: Academic Medicine,2009)
关于医生职业化360度评估工具,见下表。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员工职业行准则(Code of Conduct),供参考。

中国医生的“职业化”是通往自由职业的必经之路
中国医生自由执业的政策“春天”似乎越来越近,市场的诱惑也越来越多了。但是,绝大多数医生都没有准备好迎接这样的机会和挑战。因为他们只在“室内泳池”扑腾过,没有下“海”经验。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如何独立面对患者、面对投诉,更不知道如何独立面对媒体、面对社会压力、面对供应商、面对保险机构……
中国的医学教育一直以来“重专业,轻人文”,“重理论,轻实践”,职业资质准入仅仅考核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至今尚未形成职业文化(当然,这种问题不仅发生在医疗行业)。针对医生的职业素质、职业心态、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技巧、职场规则等方面的培训凤毛麟角,更不用提管理和领导力方面培训和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
因此,想要自由执业,先要迈过“职业化”这一关!

职业化,简单的说就是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合适的人、说合适的话、用合适的方式、做合适的事情。
职业化,不仅是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更是一种潜在的价值观和文化氛围。
职业化,不仅看外在的着装、形象、礼仪礼节,更注重内在的责任心、敬业精神、心智模式和团队精神。
职业化,不仅用理性的态度对待工作,更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敬畏生命、尊重医学、充满人道主义精神。
职业化,不仅意味着知识丰富、技术过硬,更需要充满自信和阳光、对细节和完美不懈追求。
正如大前研一先生所说:“专家要控制自己的情感,靠理性而行动。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伦理观念,而且无一例外的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以上条件全部具备的人才,我才把他们称为专家。”
以此共勉!
作者路阳:北大医学部临床医学系毕业后从事血管外科,MBA毕业后进入传媒、互联网和医院管理领域。近十年先后筹建北大国际医院和北京爱育华妇儿医院。同时担任多家医学媒体总编。致力于融合国际先进理念与经验,探索适合中国的管理方法和实践。喜思考、善提炼、愿分享、共发展。

医学界正在发生什么?
请关注“医学界杂志”,百万医者正在看的医疗新媒体!
关注方法:
按住图中红色指纹3秒钟,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一键关注。
对这篇文章有话想说?有感想?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与界哥界妹们一起交流讨论起来吧!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一下底部的小手指,给界哥界妹一点鼓励吧~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