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压榨医生的时代要结束了!
2015/4/21 医学界杂志

    

     导读:最近几位广东医生的探索,让业界看到了医生被黄牛压榨时代将走向终结的曙光。

     作者:郭惊涛 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号

     在给号贩子打工的医生有没有?

     作为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的主任,尹佳医生回答是,“计算一天所看的诊号,五位电话预约号中有四位患者告诉我是号贩子在几天前帮挂的,给身份证号和姓名即可约,每号八百元……号贩一天从我这儿收益估计4000元。连我的病人也认为,我们是在给号贩子打工。”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顾锋曾感叹:“夜门诊所有的号均被黄牛倒卖,哎!天天给黄牛打工。”

     一天下来还远没有黄牛赚得多,更让人气愤的是,一些黄牛竟然还败坏医生的名声。当一位医生听患者说“黄牛说1000块是找专家写了条加号的费用”,该医生的眼睛湿润了,气得想骂娘!

     可喜的是,最近几位广东医生的探索,让业界看到了医生被黄牛压榨时代将走向终结的曙光。

     4月21日,三位来自广州大医院的医生的个人工作室在广州一家体检中心内挂牌。

     据其中的医生之一,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外十科主任医师林锋介绍,其“林锋胃肠肿瘤医生工作室”是一支专业、高水平的医生团队,背靠着设备精良,服务优质的平台,提供从咨询、诊断、规范的手术及综合治疗、随访的一站式个性化全程医疗管理服务。

     4月26日,来自广东江门的马常青医生也将在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自己的医生工作室。

     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医生个人工作室尚不能提供完善的诊治服务,但最大的意义在于,患者如果在大医院挂不到这些医生的号,至少可以在医生的个人工作室找到这些医生,而医生则可以依据提供的咨询、诊断服务收取符合其劳动价值的费用。

     也就是说,如果类似医生工作室在全国铺展开来,看病挂不到号找黄牛将变成去医生个人工作室。

     在方便患者的同时,医生将凭借自己高价值的劳动获得丰厚的回报。

     这种模式可复制吗?不少行业人士都表示较为乐观。

     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廖新波评认为:“医生个人工作室”不同于大医院与社区医疗中心之间的相互合作,是社会人的行为,非单位之间的利益捆绑,对于发挥医生的积极性和体现医生的品牌价值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医学界》专栏作者徐毓才表示,“看好这种模式,给医生尊严,给患者安全,重拾医患信任。”

     广州“医生个人工作室”模式的重要推动者,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综合病区主任谢汝石表示,“如果广州摸索得顺利,得到患者、医生、平台和医院的好评和支持,我会努力让上海、北京的同行也可以在当地参与!”

     在法律层面,障碍也已经不再。在廖新波看来,医生多点执业虽然有医师法的规限,但是国务院有关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已经颁布,无需经第一执业点同意可以多点执业;另外,医生“挂单”所在地,非医疗机构以咨询业务开展,不涉及医师法规限,如果在医疗机构,合法开展多点执业诊疗不成障碍。

     在政策层面,也好消息频传。在医改的先锋地区北京,推进分级诊疗、压缩大医院门诊、促进优质医疗人才下沉成为改革主基调,而让优质医疗人才下沉的主要途径就是解放医生,鼓励大医院医生到社区开诊所。

     而挂靠在体检中心或社区卫生中心下的“医生个人工作室”则是目前可操作性较强的模式。

     在一些业内人看来,无论是医生集团、个体诊所、还是医生工作室,都是医生群体的觉醒。

     据《医学界》发起的一项微信调查结果显示,近万名参与调查的医生中,有86%的医生也希望开设个人工作室。

     相信医改真正取得突破,靠的不仅仅是政策、资本等,更重要的就是医生群体自己的觉醒。

     (本文为“医学界杂志”微信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