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拒红包协议一周年观察
2015/4/28 医学界杂志

导读: 当医生让患者签署拒红包协议时,患者反而会误以为是在暗示他送红包。大概相关部门没有想到的是,“拒收红包”协议还有如此功能。
作者:田栋梁 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号
五一临近,距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开展医疗结构和住院患者签署《医患双方签署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的工作也即将一年,这个在开展之初就引起一片哗然、争议不断的规定实施了近一年之后,并没有赢得医生群体的支持。
刚刚结束的第八届中国医院院长大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玉村在演讲中就顺带调侃了拒收红包协议,他在演讲中说:北大医院原来的“红包现象”很少,自从这个规定出来以后,所有的病人都想到要送红包。“因为我们说你不能送红包啊,他能不送吗?我说你一定不要送大红包啊,他能不掂量掂量吗?”
刘院长讲的情况,在其它一些医院里也有存在,当医生让患者签署拒红包协议时,患者反而会误以为是在暗示他送红包。大概相关部门没有想到的是,“拒收红包”协议还有如此功能。
事实上,从规定出台以来,很多医生就表明了抵制的态度,2014年11月11日,在中日医院建院30周年的“而立论坛”上,钟南山院士就明确表示:“我不认可红包协议,我自己也没有签订,因为我学医的时候已经宣过誓。”
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也曾公开表示签拒收红包协议是对医生的不尊重,而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凌锋也曾说过,要求签拒收红包协议对没有接受过红包的医生来说,是人格侮辱。在网络上还有人反问:医生要签不收红包协议,官员腐败那么严重,为什么不签拒收贿赂协议呢?
因此,刘玉村院长表示,“我们没有执行领导的要求,北大医院没有跟病人签拒收、拒送红包协议。”
不过,也有医院十分积极地推行签订拒红包协议,比如北京煤炭总医院在2014年3月至9月专门进行过调查,结果十分乐观,总体签订率高达99.68%。
事实上,红包现象虽然普遍存在,但医生对红包也有自己的应对方式。笔者曾采访过北京304医院老年血液肿瘤科主任杨清明,他的电脑里有一份文档专门记载红包信息,送红包患者名字、金额、日期、处理方式都记载得清清楚楚。杨主任说:“患者家属要送红包,医生不收还不行,有些人还认为你不收是嫌少,更多人认为医生不收红包看病就会不尽力,所以推不掉的只好先收下,让他们放心,然后再让护士给他们充到住院押金里。”
如今规定实施将满一年,《医学界》向一些三甲医院了解规定落实情况,医院均表示不便回应。某三甲医院党办副主任对《医学界》说:“有哪家医院肯接受这个协议呢?”
很显然,一纸拒红包协议并不能消灭红包,诚如医疗界人士所言,强制医生签此协议本身就是对这一群体的不尊重,政府也应该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如何提高医生正当收入,让医生不依赖灰色收入也能够得到体面的生活。
2014年5月1日,卫计委要求二级以上医院签署拒绝收受红包协议开始施行,如今已经一年整,各地医院拒红包效果怎样?政策影响几何?《医学界》发起“卫计委红包禁令一周年调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参与调查,期待您的参与。
(本文为“医学界杂志”微信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的行医故事?欢迎投稿至yxjtougao@126.com ,期待您的来稿。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