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使用他汀类药物需谨慎
2015/4/28 医学界杂志

    

     导读: 预防性使用他汀类药物,真的“划算”吗?

     作者:夏飞夷 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号

     世界约两亿人服用他汀类药物,小编算了算,这都和康乾盛世时全中国的人口差不多了!但近日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即使是发生中等程度的用药副反应,使用他汀得到的获益就会被抵消。

     他汀类药因其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调节血脂的作用,广泛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二级预防及一级预防。但长期以来,关于他汀类药物的预防性使用一直存在争议:因其还会引起肌痛、横纹肌溶解等肌病,以及乏力、认知功能损、高血糖等副作用。

     该项分析跨度达十年的研究指出,目前从卫生经济学的宏观角度上,只要每个月的药费不涨到30美元,在75岁-94岁的老人中广泛性使用他汀是非常“划算”的。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即LDL低于4.14mmol/L(160mg/dL)的老年人群中,预防性用药甚至堪称“用了就是赚了”,用药成为一种比牛市炒股还经济的“理财方式”。因为75岁以上的老年人里,10年中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高达7.5%,在这一人群中预防性服用他汀药,可减少4.3%的心肌梗死发病情况,避免2.3%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计算下来,可以为国家省下一大笔银两--但研究同时也指出,只要肌痛、认知功能损害等用药毒副反应风险超出1.1-1.29倍,副反应带来的健康及经济损失,将让这种“用药经济学”不再管用。

     这一风险比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呢?Meta分析显示,较低剂量他汀药带来的肌痛风险为0.96-1.03,相对安全。不过,大剂量他汀类带来的高血糖风险比,就约为1.12(JAMA 2011, 305: 2556),同时高剂量带来的肌病风险,也高于这一阈值。因此,对他汀药的使用还是需要谨慎。

     研究组也指出,在个体用药时,尤其是预防性使用时,要谨记“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原则,充分告知患者可能的副作用,加强用药监控。否则,花钱买药,还需多受罪了。[Ann Intern Med. 2015;162(8):533-541]

     临床上,还有哪些药物“Less is More”呢?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

     (本文为“医学界杂志”微信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的行医故事?欢迎投稿至yxjtougao@126.com ,期待您的来稿。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