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怕的急救系统伤害了谁?
2015/5/3 医学界杂志

    

     导读: 正如厕所的卫生程度标志着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急救系统的水准可以代表一个地区的医疗水准。

     作者:陈奇锐 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号

     本文作者为《医学界》创始人、总编辑

     约2个月前,“医学界杂志”微社区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医生的留言:她的哥哥到北京办事儿突发心肌梗塞,在呼出急救电话后,救护车用了1个多小时才赶到。病人送到医院后,医院因为无家属签字拒行急诊PCI手术,等家属在北京找到熟人赶去签字时,已经晚了,患者最终死在急诊室。

     这样的事情太离谱了,初听难以置信。但我们联系这位医生核对后发现属实(这位可敬的内蒙古女医生强调,她并不是要闹事儿,而是希望今后少一点这样的悲剧)。

     这位先生的悲剧并非个案。发达国家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在5-7分钟,而该例中反应时间达1个多小时,而对有些疾病如脑梗死,几分钟的差别就决定了患者的生死(2005年下半年一项研究显示,北京院前急救应急反应时间中位数为16.5分钟,未发现北京最近几年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的数据)。

     在该案例中,院前急救系统本应快速派出救护车,救护车应配有合格的医护人员,进行应急处理;如此危重的病人到达医院的时候,应有快速分诊,并开启绿色通道,医护人员在救治病人的时候,应以拯救生命为唯一工作导向,尽最大努力去抢救病人。

     遗憾的是,患者所在的海淀区无救护车可用,需从香山调车,结果浪费了1个多小时;当病人送到医院的时候,已刻不容缓,医生却因为患者家属不能到场签字,拒行急诊PCI手术。虽然不好说及时抢救一定能挽救病人的生命,但很显然,从院前急救到医院急诊,都表现得低效、不专业。

     为什么急救车不能及时赶到现场?为什么医院宁愿病人死亡,也要固守不合理的规定?

     正如厕所的卫生程度标志着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急救系统的水准可以代表一个地区的医疗水准。在首都,急救系统都如此低效--我们不得不担心,这个普通的中国患者的故事,随时可能发生在你我的身上--如果它不能改善,人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如此糟糕的结果,并不能归结于道德问题,但笔者还是要指出:针对该医院的混乱管理,希望有关方面严肃认真调查、公开透明地惩诫--因为对恶行的处罚,是防止恶行泛滥的最低要求。

     但同时,我们必须超越对具体医院和具体医生追责的层面,上升到如何提升急救系统的可靠性上来。而它的改善,将让一个个生命获得延续的机会--而保护普通公民的生命权,正是政府收税的基本原因。也因此,急救系统的水准代表着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导向。

     今天,我们讨论这个“罕见”的病例,以纪念这个不幸的患者--因为他的命运和你我的命运息息相关,他的命运就是我们未来命运的预演。我们希望这起不幸的案例能成为改革急救系统的开端,而不是再次上演息事宁人,让急救系统存在严重问题延续下去。

     (本文为“医学界杂志”微信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的行医故事?欢迎投稿至yxjtougao@126.com ,期待您的来稿。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