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关注医生被迫“防御性治疗”
2015/5/7 医学界杂志

    

     八成受访医生做过防御性医疗

     《医学界》杂志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5.8%的医生在接受访问时表示,为避免医疗风险和医疗纠纷曾进行过防御性医疗。那么,什么叫做“防御性医疗”?“防御性医疗”对患者和医生意味着什么呢?

     防御性医疗致医生执业水平下降

     防御性医疗

     防御性医疗是指医生在诊治疾病过程中为避免医疗风险和医疗诉讼而采取的防范性医疗措施。比如没有必要的各种化验、检查;回避高危病人手术以及难度较大的特殊处置;带有推脱性质的转诊及会诊等。

     专家认为,导致防御性医疗的首要原因,是一些患者认为到医院看病,等同于消费,花了钱就得治好病,否则就得赔偿。面对疑难危重病人,医生往往采取更加保守的治疗方法。

     防御性医疗不仅导致患者得不到充分救治,而且导致医学技术停滞不前,医生执业水平下降。

     治疗效果欠佳 医生没错也赔偿

     调查显示,导致医疗纠纷最常见的原因是“治疗效果与患者的期待落差太大”,这也是“防御性医疗”产生的主要原因。此前在江西上饶就发生了一起因治疗效果欠佳引发的医疗纠纷。

     高女士因手指骨折到南昌大学上饶医院治疗,先后做了三次手术,但至今都没有痊愈。她曾到上海的大医院咨询过,手指不可能恢复正常功能了。她认为医生存在过错,要求赔偿10万元。但医院认为诊疗过程没有违反常规,医生没有过错,不能赔偿。

     调解员说,这起纠纷的的难点在于没有做责任认定。如果做医疗鉴定,最快也得60个工作日,另外患者还要先交9000块钱鉴定费。这对家庭并不富裕的高女士来说,确实是个难题。

     虽然没有证据证明医院存在过错,但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实不好,调解员建议医院适当给予补偿。最后医院同意补偿患者23000元。

     “目前是医院垫付,那医院可能要处罚我们个人医生的,我们作为医生来讲,付出这么多,在没违反诊疗常规的前提下,结果我还赔这么多的钱。”当事医生对于这样的结果表示很委屈。

     借鉴“交强险”模式 建立无过错医疗损害补偿机制

     目前,医疗责任险大多只对医疗事故或医疗过错导致的医疗损害进行赔偿,而医疗意外、并发症导致的损害,不能得到赔偿,而这种情况占医疗纠纷的50%~60%。这类损害的出现,不是因为医护人员有过错,而是因为疾病的严重性、医疗技术的局限、病人体质特异等原因导致的。那么,该如何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呢?

     对此,专家呼吁应建立无过错医疗损害补偿机制来化解这样的风险。这种“有损害没救济”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激化本已紧张的医患关系。专家建议,建立无过错医疗损害补偿机制,借鉴“交强险”模式,要求执业医师必须参加。

     专家:患者应直面风险 医生应尽力救治

     为抵御医疗风险,预防医疗纠纷,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今年底以前,全国所有三级公立医院都必须参加医疗责任保险,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行医疗意外险。

     专家认为,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有成功的,但也有失败的几率。患者应该正确面对医疗风险,而医生也要尽最大努力救治患者,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防御性医疗”。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的行医故事?欢迎投稿至yxjtougao@126.com ,期待您的来稿。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