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论文风暴的背后
2015/5/8 医学界杂志

    

     导读: 近日,中国医科大学做出撤销本校附属医院一名主任医师其教授、主任医师资格的决定,对另两名医生也做出了严格处罚。

     作者:林菲菲

     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号

     4月21日,中国医科大学撤销了本校附属医院一名主任医师其教授、主任医师资格,对另外一名主持工作的副主任和一名主治医师也做出严格的处理决定。

     事件起于3月27日,国际医学出版公司BioMed Central在其官网上公布,将撤回43篇“伪造”同行评审的论文。其中41篇来自中国,作者单位涉及38所医院,30余家为国内知名三甲教学医院。

     在撤销名单中,包含中国医科大学发表于2015年的四篇论文。经学校调查,对其中三名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做出严格处罚,轻者三年内不允许其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职称,重者直接被撤销教授、主任医师资格。

    

    

    

     5月6日,《医学界》致电撤回论文名单中的3所上海教学医院,院方均表示此事交由学校作处理,但目前还未公示处置结果,或许也会是撤销教职的雷霆惩戒。

     因一篇论文而被撤销主任医师资格,这在科研诚信上为学者们敲了一记警钟,但对临床医生而言,这样的案例背后却有诸多无奈。

     一项对1928名三甲医生的调查显示,66%的医生发表过1篇及以上的论文。4月30日,科技刊物Nature专刊报告,我国在研究及发展上的投资仅次于美国,我国发表的科研论文数甚至已经赶超美国,成为发表论文最疯狂的国家。但这种科研“狂热”背后的推力,绝非对科学精神的追求或创新精神,也不完全是专利技术转化带来的经济收益。

     更多的推力,来自职称晋升对论文硬性规定的驱使。

     以北京市医疗系统为例,副高级职称申请者需发表专业期刊论文2篇(第一作者),正高级职称申请者需发表国内外专业期刊论文3篇(第一作者);而河北省的要求分别是“核心期刊2篇,或学术期刊4篇(其中核心1篇)”,和“核心期刊3篇,或学术期刊6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其他各省市也都做了类似要求。

     在这样的规定下,医生们但凡想要在职业、薪酬上更进一步,必然要在科研上有所建树。但事实是,在中国,单是临床上门诊、手术、住院部的工作就已经让医生分身乏术了。

     根据2014年卫生统计年鉴,中国注册的执业医师达213万,每万人口执业医生数16人。而美国这一数字是27人/万人口,而且在美国,医生职称从resident(住院医师)到attending physician(主治医师)就已经结束,且医院对临床医生无科研要求,科研工作主要由教学医院的科研型教授负责。

     对比之下,中国医生的工作负荷显然更大。

     在此次论文被撤涉及的近300名作者中,部分医生也对此作了解释。其中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表示,因语言问题反复退回重修后,他只好求助第三方语言润色公司,但因工作太忙,将后续的选择投稿期刊、审核意见修改等工作也交由公司处理。

     显然,临床、科研无法兼顾的医生们极容易出疏漏。但对中国医疗界而言,这样的论文“生产线”弊端绝非只体现在论文被撤上。更令人深思的“疏漏”是,“论文本位”的医生评价体系对医生临床能力的损害。国际期刊《柳叶刀》上,曾对我国的医生评价体系提出质疑:“SCI难道比临床竞争能力更重要吗?”

     这次的论文被撤回事件,只是中国医疗科研畸形生态的一个缩影。扭曲的评价体系,让临床医生苦不堪言,《医学界》呼吁解放被科研、被SCI束缚的中国临床医生,建立更合理的评价机制。

     (本文为“医学界杂志”微信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的行医故事?欢迎投稿至yxjtougao@126.com ,期待您的来稿。

    

     医学界正在发生什么?

     请关注“医学界杂志”,百万医者正在看的医疗新媒体!

     对这篇文章有话想说?有感想?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与界哥界妹们一起交流讨论起来吧!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一下底部的小手指,给界哥界妹一点鼓励吧~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