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揭秘肠道菌对大脑的作用
2015/5/11 医学界杂志

    

     在前期的一项对照试验中发现,给健康小鼠喂食含干酪鼠李糖乳杆菌的饲料,能改变神经突触中GABA(γ-氨基丁酸)受体的表达。而GABA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与焦虑等情绪高度相关。

     此外,肠道菌的改变,还可降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使RNA,并在负责情绪控制和焦虑的大脑区域中,观察到与突触信号相关的基因表达发生了改变。

     有趣的是,当无菌鼠在生命早期接触到肠道菌,他们将表现出与普通成年鼠相似的行为特征和基因表达,但如果等无菌鼠成年后才接种同样的肠道菌,则无法改变它们的行为。

     科学家发现,无菌鼠生命早期对细菌的“零接触”,会增加成年期大脑中5-羟色胺浓度,而这一效果在雄性鼠中更为明显。即使在断奶期后再植入菌群,5-羟色胺的这一变化仍无法反转。

     另外,在成年无菌鼠的海马回(与记忆相关),尤其是背海马区域,新神经元表现出更多的神经构成,在断奶期后植入菌群也同样不能影响这些改变。而通常认为背海马区域与场景记忆和区分有关,相应区域出现故障时,将产生焦虑等情绪问题。

     细菌自身的代谢性产物也对大脑产生影响,如短链脂肪酸,丁酸钠等。近日,爱尔兰学者Dinan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抑郁症患者的肠道菌群提取物中,产生丁酸盐代谢物的菌群相对较少。而丁酸钠具有抗抑郁的作用。

     人体试验:谜一样的通路

     肠道菌,尤其是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在修饰情绪和行为上已取得多项动物实验数据。在人体上这些关联同样存在,但目前开展的研究有限,总体效果不如动物试验明显。

     加州大学让一组健康女性每天服用一种益生菌混合饮品,4周后,她们和对照组女性共同参与一项人脸识别测试。研究人员给受试者一组照片,分别展现害怕、愤怒等引发大脑特定区域活动的情绪,并用fMRI监测受试者的大脑活动。结果发现,试验组在焦虑相关的大脑区域活动水平更低。

     另一些研究还发现,在围产期,即肠道首次植入母体的微生物群的阶段,母亲的精神压力、感染以及抗生素使用,可导致微生物干扰,影响婴儿神经系统的发育,甚至在成年期增加神经精神疾病风险。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分娩方式同样影响婴儿的微生物群。经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的婴儿,所获得的微生物群并不一致,但目前还不清楚这一现象对健康的长期影响。有学者认为,考虑到世界范围内,包括中国、巴西的一些区域剖宫产率已增至50%,这个方向亟需进一步的研究。

     科学家们相信,从肠道菌及其代谢产物的分析,可以开启大脑信号的调控通路。也许有一天,通过对肠道菌的“驯化”,医生们可以对宿主大脑实现相应的微调效果,从而治疗神经、精神性疾病。

     (本文为“医学界杂志”微信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的行医故事?欢迎投稿至yxjtougao@126.com ,期待您的来稿。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