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晚上被噩梦吓醒怎么办?
2015/5/18 医学界杂志

    

     小奕红经检查后被确诊患上的是“梦魇”,属于睡眠障碍的一种。目前,我国“睡不香”的学龄儿童占到近四成。儿童的大脑形态与成人基本相同,但其功能还不完善,在睡眠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心理行为的异常表现。

     梦魇多在后半夜发生,往往在睡眠中被噩梦突然惊醒,能生动地回忆起噩梦内容。孩子做噩梦前大多有过心理矛盾、情绪焦虑,或因看了恐怖电视,听了吓人的故事,加上睡眠时姿势不舒适,如鼻子被毯子盖住、胸口受被子压迫等。正常情况下,新生儿每天平均的睡眠时间需16——20小时,儿童约10——12小时,10岁时下降至9——10小时,儿童在睡眠时间和睡眠深度上个体差异甚大,主要与遗传因素、早期生活条件,尤其是身体和心理状态有密切关系。

     家长不要认为一做噩梦,就会影响孩子智力发育,更不必过分担忧是早期精神分裂症或精神失常。随着年龄的增长,梦魇频率会下降。但需要提醒的是,那些频繁做噩梦的孩子,可能存在一定的健康问题,如抵抗力差、患肠胃疾病、身体发育迟缓、过饥或过饱以及某些心理问题,家长要引起足够重视。

     摆脱可怕的“梦魇”

     了解睡眠障碍的最重要方法是应用多导睡眠监测(PSG),进行全夜睡眠过程的监测。同时,在询问病史和重点神经系统查体基础上,有选择性进行CT、MRI等辅助检查。

     治疗上,以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和心理治疗为主,多不需药物治疗,仅少数孩子需要应用镇静剂等药物治疗。

     如果孩子从噩梦中醒来,家长只需说一些安慰的话帮助孩子消除恐惧就可以了。但应认真听孩子解释他(她)的梦,并表示关心,让孩子平静下来。切不可让孩子对自已的恐惧感到羞耻、自卑,或是轻视孩子的感觉。孩子睡觉时,应把其放在胸部的手移开,保持卧室的空气清新,以助于睡眠。

     链接:远离“梦魇”的3个小妙招

     1、消除法:找出孩子做噩梦的诱因,尽量加以避免。对幼小孩子注意不要用“大灰狼来了”、“把你关在黑房子里”、“爸妈不要你了” 等带恐吓性质的语句,否则容易导致孩子噩梦连连。

     2、排演法:白天让孩子详细地重温噩梦的内容,从开始直至结束,如果能用文字或图画描述出来最好。然后,告诉孩子改变噩梦,如跳下悬崖时让孩子选择背负降落伞;被大灰狼追赶时,可让孩子选择碰上了爸爸救他(她)。

     3、脱敏法:让孩子在白天就构思好喜剧类型的梦境,每天让他(她)想上几分钟,一般几周至个把月的时间,就能把新的梦中形象慢慢渗透到孩子的潜意识中,以达到脱敏的目的。

     (本文为“医学界儿科频道”微信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的行医故事?欢迎投稿至yxjtougao@126.com ,期待您的来稿。

    

     医学界儿科频道(微信号:yxj-erke)

     医学界儿科频道面向广大儿科医护人员和年轻父母、提供会议动态、学术资讯、专家访谈、科普知识等。

     对这篇文章有话想说?有感想?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与界哥界妹们一起交流讨论起来吧!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一下底部的小手指,给界哥界妹一点鼓励吧~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