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界与媒体的误解有多深?
2015/5/29 医学界杂志


面对同行频繁地遭受暴力,甚至因此失去生命,越来越多的医疗界人士选择不再沉默,谴责暴力,要求严惩凶手,呼吁政府保障医务人员的行医安全和尊严,并开始对医患关系恶化原因做更多的思考。
令人遗憾的是,笔者在和一些无论业界大佬还是刚刚从医的医生探讨后,大多数人都认为媒体的负面报道在医患关系恶化中堪称“主犯”;这也和《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中披露的调查数据基本一致。
在2014 年的调研结果中,在选项(多选)中,有高达84.31%的医师选择了媒体负面报道,75.51%的医师选择了社会对医师的偏见,60.24%的医师选择了患方对疗效不满意,59.78%的医师选择了医方服务态度及沟通不到位,55.31%的医师选择了患方经济压力过大,还有50.38%的医师选择了患方一时的冲动。
该调研报告得出的结论是:社会对医师的偏见及媒体的负面报告是造成在医院场所内针对医务人员的暴力行为时常发生的主要原因。
而在中国医师协会2011 年的调研结果中,在选项中选择了媒体的负面报告的医师为53.75%;选择了社会对医师的偏见的医师为55.66%。
由此可见,正在有越来越多的医生将医患关系恶化的原因归罪于媒体。
医患关系的恶化,媒体界有没有责任?肯定有,但在笔者看来,若将主要矛头指向媒体,很可能选错了对象。
因为从历史的角度,媒体报道只是其所处时代的一面镜子,有的媒体是平面镜,有的媒体也许是凹凸镜……但总的来说,媒体报道基本上还是社会现状的记录和客观反映。
医疗界需要直面的是,不得不承认,许多媒体报道的医疗界负面新闻是真实存在的。红包有没有?有;回扣有没有?有;过度医疗有没有?有;不负责任导致的医疗事故有没有?医疗界人士都很清楚。
而媒体喜欢报道医疗界的负面新闻也由来已久,当年梁启超先生在协和医院“切错肾”风波,就曾被媒体大肆报道。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从吸引眼球的角度,不管什么行业,其发生的负面新闻必然成为媒体版面的宠儿。也就是说,不管再怎么呼吁媒体传递正能量,让媒体少报道医疗界负面新闻的可行性几乎没有。
一个跑医疗口的记者就表示,面对源源不断医院院长被抓的新闻题材,他都已经写到极度厌倦,但现实就是乌央乌央一堆院长被抓,还必须得写。
再说说负面医疗新闻中的不客观报道。近年来,一些媒体炮制的“缝肛门”、“八毛门”、“烤婴门”等不实医疗报道,的确在社会上引起了恶劣的影响;但事实上,这些不实报道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真的是导致“暴力伤医”频发的主要凶手吗?
看看那些残忍的杀医罪犯吧!温医案的连恩青、哈医大案的李梦男,安医大二院案的彩春锋等,有几个主要是受了媒体的“蛊惑”? 即使没有“缝肛门”等负面不实报道,这些悲剧就不会发生?医院里猖獗的医闹、针对医务人员的暴力就会大大减少?
很显然,这些杀医罪犯有着明显的共同特征:都来自社会最底层的贫困家庭,经济的巨大压力、病痛的折磨,再加上在目前糟糕的医疗卫生体制和残缺的社会保障体系,看病难、看病贵状况长期得不到缓解,在就医过程中的糟糕体验,很容易让这些患者对未来充满绝望,并在冲动之下上升到仇恨,将报复社会的矛头指向医务人员。
一位资深医疗界人士犀利地指出,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类似的悲剧并不罕见。
医患矛盾的升级,只是社会矛盾加剧在一个行业的具体体现,加之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在医疗行业表现的更为突出而已。
很简单的道理,那些小贩会是因为看多了媒体关于城管的负面新闻而行凶的吗?显然不是;不需要看媒体的细节报道,都可以想象这些小贩背后的心酸故事。
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医患关系的真正改善,不是依靠媒体报道行业正能量,需要的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法治中国的建设,也需要医疗体制改革的切实推进,更离不开社会综合改革的推进。
一位善于与媒体打交道的医生总结说,医疗界其实应该主动和媒体交朋友,媒体是个平台谁都可以利用,医疗界应该更多地通过媒体发声,让社会了解医务人员,了解医疗界的难处和付出,并帮助媒体更准确地报道医疗行业的发生的新闻。
(本文为“医学界杂志”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的行医故事?欢迎投稿至yxjtougao@126.com ,期待您的来稿。

医学界正在发生什么?
请关注“医学界杂志”,200万医者正在看的医疗新媒体!
对这篇文章有话想说?有感想?直接点击右下角“写评论”。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一下底部的小手指,给界哥界妹一点鼓励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