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热:物理降温PK药物降温
2015/6/7 医学界

导读:发热是指体温升高超过1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通常以肛门测温法为标准。发热分为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和超高热(41℃以上)。
编辑:bala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发热是指体温升高超过1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通常以肛门测温法为标准。发热分为低热(37.3—38 ℃)、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 ℃)和超高热(41 ℃以上)。
发热的利和弊
发热在增强免疫功能,加强对病原杀灭作用的同时,过高的体温还会使机体出现寒颤、抑制消化酶的产生等。
退热的目的
退热不仅仅是降低患儿的体温,最主要的应是缓解患儿因发热引起的不适。
对于不太高的发热又不伴有严重疾病,可不急于退热,可以补充水分和营养物质、维生素等。但如果出现高热或者超高热、伴有心脏病及其他危重症时,这个时候就必须要退热。
退热的方法有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
物理降温推荐意见
物理降温方法有温湿敷和冷盐水法,但退热效果有限,可作为药物降温的辅助手段。需要注意的是儿童汗腺不发达,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也不完善,通过“捂热”不易达到“发汗”,反而会造成“捂热综合征”。
指南对物理降温的推荐意见
应用范围
指南推荐
中国指南
医学界正在发生什么?
请关注“医学界杂志”,
200万医者正在看的医疗新媒体!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一下底部的小手指,给界哥界妹一点鼓励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