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清晨》为何受冷落?
2015/6/22 医学界

    

     导读:被业界普遍看好的美剧《周一清晨》中,一大亮点便是其中的死亡病例讨论,但这和现实医院一样,讨论会是为了学习呢,还是流于形式?

     作者:苏云斐 梁钦

     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号

     2013年5月,TNT(美国特纳电视网)正式宣布美剧《周一清晨》季终,无续拍第二季计划,让不少国内热衷于这部美剧的观众唏嘘不已。

     在IMDb,只有2000多名观众对《周一清晨》进行了评价,而《豪斯医生》和《实习医生格蕾》都凭借人气得到了十几万甚至二十多万的评论。这部在广大医学界人士中颇受好评的医疗美剧,依然无法抵抗商业利益效应对影视业的巨大影响,终因收视惨淡而被告不再拍摄第二季。

     但在国内医学界,《周一清晨》至今仍被认为难得一见的深刻作品,前年剧集刚播之时,急诊科女超人于莺刚看过三集就在微博里忍不住推荐。一家医院的负责人看过第一季后决定把它挂在医院官网上。现在很多医院把它当做医学伦理的教材。

     备受业界关注的《周一清晨》为何受大众冷落?

     一部出色的美剧,无论题材的选择,还是剧情的演绎,都应以观众可接受的方式诠释。纵观对《周一清晨》的好评,大多集中在该剧难得的标新立异。与《实习医生格蕾》不同,它并没有以演员的情感戏作为主线,生活化的一面被严肃正经的全剧氛围替代。与此同时,《周一清晨》中的亮点即morbidity and mortality 会议(M&M会议,对发病率、治愈率、死亡率与错误率进行研讨的会议),医生被批评,被责备,被开除,这与观众眼中救死扶伤,充满神性的医生形象相差甚远,虽然这是医生的部分真实面貌。

     许多对《周一清晨》的负面评价也正集中在M&M会议 。《好莱坞记者报》一篇来自Tim Goodman的影评认为,该剧将焦点过多地放在了“犯错”,这不免让观众对于剧中的医生渐渐丧失信心。夸张点说,观众看完一整季可能都不再想去医院,因为在他们心中,总希望医生是上帝。会议的压抑氛围,的确容易让医疗界以外的普通观众难以接受。

     除了沉重的基调,会议背后的深层挖掘也差强人意。《华盛顿邮报》的Hank Stueve认为《周一清晨》看似采取了新鲜的视角,但是情节却和其他医疗剧大同小异,夸张地表现了人物情感,过于煽情,略显极端。该剧的“M&M会议”应该是最大的亮点,但是原著作者和导演并没有在这点上深入挖掘,他们本可以更深入地探讨“忏悔”和“人会犯错”这一弱点,最后和其他“催人泪下”的医疗剧几乎没有两样。

     不仅剧中这一本以为是亮点的会议饱受争议,该剧在人物情节的表现也引来了指责。《今日美国》的影评Robert Bianco认为,尽管编剧坚称剧中的会议忠于现实生活,但是对于人物的塑造十分失败。人物个性苍白,甚至让你感觉这的的确确是“演”,缺乏真实性。一些本来有着出色演技的演员在该剧中的表现也让人失望。剧中说着蹩脚英语的韩裔医生让人觉得这几乎是个喜剧角色。还有神经外科主任胡顿,就是一个“说教”角色,但是观众并不喜欢在电视剧前受教育。

     另外,专业媒体人Cynthia Fuchs觉得本剧依然着重于医生对职业的忠诚,医生之间的争执纠葛,而病人则是“配角”,他们的存在好像只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医生在情感上的纠结,在职业中面临的种种困境。医疗剧犹如公式一般的剧情,让人感觉片方似乎只注重“利润”,而不把心思放在如何把剧本写好,远离死板僵化的套路。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周一清晨》的不同评价尽管让不少热爱该剧的观众有点难以接受,但也在所难免。这至少给予了我们新的思路,让我们更理性地理解为什么在诸多季终的美剧中《周一清晨》也难逃一劫。不过,影视作品永远是戏剧性地刻画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医疗环境,医生生活,还留着我们自导自演,慢慢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

     (本文为“医学界杂志”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的行医故事?欢迎投稿至yxjtougao@126.com ,期待您的来稿。

    

     医学界正在发生什么?

     请关注“医学界杂志”,

     200万医者正在看的医疗新媒体!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一下底部的小手指,给界哥界妹一点鼓励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