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急救,中国比世界慢一小时
2015/6/24 医学界

    

     导读:心梗患者从送达医院到球囊扩张开通血管时间应控制在60分钟内,法国仅需约30分钟,而我国则普遍在120分钟以上,足足比世界慢了一小时。

     作者:田栋梁

     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号

     性心肌梗死救治中,时间就是生命。欧美最新指南中一致要求,心梗患者从送达医院到球囊扩张开通血管时间应控制在60分钟内,法国仅需约30分钟,而我国则普遍在120分钟以上,足足比世界慢了一小时。

     在心梗救治的宣传中,北京安贞医院危急重症中心主任聂绍平特别强调,媒体千万不要做误导宣传,说支架这样那样的不好,“这种宣传真的很害命。”

     为了让媒体更科学正确地传播健康信息,引导公众掌握健康知识,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与心在线共同举办了“心学院·媒体体验营”活动。第一期活动在6月23日下午举行,40多位媒体记者走进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学习相关疾病知识,体验患者救治流程。

     学习过程中,聂绍平主任总结了国内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现状,认为我国急性心梗救治当前面临着五大挑战,这五大挑战是我国与世界的差距,也是导致我国城乡居民心肌梗死死亡率逐年上升的原因。

     挑战一:患者就诊延迟

     国外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往往第一时间就被送到医院,而在我国,心肌梗死从症状发生到入院的平均时间,二级医院是5小时,三级医院长达8小时。这直接导致七成心肌梗死死亡发生于院前。

     聂绍平主任指出,根据北京市死因监测系统和出院信息系统统计结果,北京市急性心肌梗死院外死亡人数是院内死亡人数的2.61倍,占总死亡的72.28%,25—45岁心肌梗死院前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95%,其中64.8%发生在家中。

     对于延迟的可能原因,聂绍平主任总结为:自以为症状可控或不严重、把症状归咎于其它疾病、害怕症状是“错误警报”、不愿打扰别人、缺乏处理、急救常识、尝试自行服药等。

     挑战二:急救体系尚待健全

     聂绍平主任指出,美国做的最好的州,院前死亡率比国内低10倍以上,主要在于美国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覆盖率在98%以上,美国95%的地区EMS可以在呼叫后10分钟内到达现场。

    

     国内急救医疗服务做的最好的是北京朝阳区,急救投入非常大,但聂主任表示,在朝阳区救护车15分钟还不一定能到达急救现场,而在郊区和农村,需要时间更久。中国仅有1/4的患者是通过急救医疗系统转运,自行转运的患者多选择就近的医院,只有1/5的患者根据疗效选择医院。

     另外首诊医院选择不当,也是导致延误的一个原因。北京市有近1/3的患者首诊医院并非最终得到救治的医院。医院选择上,即使是医院本身也有认识误区。聂主任提到他在一家区医院讲课时,讲到那家医院没有资格收治心肌梗死的病人,院方还不接受这个观点。

     聂绍平主任指出,首诊医院选择很重要,在急诊重症科聂主任有两怕:一怕过冬,二怕过节。“因为冬天和节假日,医院里病人特别多。”

     挑战三:早期再灌注治疗比例较低

     心肌梗死最好的治疗就是再灌注治疗,但是我国再灌注治疗比例非常低。2001年到2011年我国心肌梗死住院人数翻了5倍,但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比例仅占5成。

     心梗患者急诊PCI的比例也同样很低,在有介入条件的医院里,急诊PCI的比例也仅有30%左右。聂主任说:“按照最保守的估计,我国每年会新增50万心梗患者,而做急诊介入治疗的比例只有5%,这和国外有多大的差距呢?欧洲发达国家在80%以上,英国可以达到90%以上,这是救命的方法,差距太大了。”

     挑战四:院内再灌注治疗时间普遍不达标

     聂主任指出,国内仅有7%的溶栓患者达到入院到溶栓开始时间(D2N)≤30分钟,仅有22%的直接PCI患者达到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D2B)≤90分钟。

     我国早期的标准,患者从进入医院到开通血管,以前及格时间是90分钟,但现在欧美国家已经缩短到了60分钟。但实际中,聂主任指出,我国做的较好的还在120分钟以上,安贞医院去年统计的时间是80分钟。“当然这不仅仅是医院的问题,也有患者的原因,很多患者要花时间做思想工作。”

     聂主任总结了国内院内再灌注治疗延迟的影响因素,包括:从完成心电图到患者家属签字时间(占入院到再灌注时间的一半以上)、非工作时间就诊、导管室团队延迟、术者经验、复杂操作、复苏/休克、诊断困难。

     挑战五:PCI中心设施、团队和服务模式

     国内PCI中心床位数、具备急诊PCI资质的术者人数、术者经验、急诊PCI设备、导管室容量、7天24小时急诊PCI服务能力等都是制约救治能力的因素。在欧洲有5成以上的PCI中心提供7天24小时急诊PCI服务,而在北京这样的医疗资源丰富的城市,具备24/7急诊PCI服务的医院不足十家。

     聂主任指出,国外心肌梗死救治模式和理念也已经发生了变化。转运模式从就近转运变为优先转运;救治模式从药物治疗转向早期介入;救治体系也从单一科室转向胸痛中心;救治时间从门—球时间变为总缺血时间。

     其中成立胸痛中心是有效提高救治率的途径,全球第一家胸痛中心于1981年在美国巴尔地摩St.ANGLE医院建立,现在美国有5000多个胸痛中心,20个区域协同网络。安贞医院也借鉴美国经验,于2014年1月22日成立胸痛中心。同时还借鉴了德国模式,率先开设了急诊胸痛单元。此外,安贞医院还与朝阳医院、朝阳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联合筹建了全国首个“区域协同胸痛救治网”,以实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

     (本文为“医学界杂志”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的行医故事?欢迎投稿至yxjtougao@126.com ,期待您的来稿。

    

     医学界正在发生什么?

     请关注“医学界杂志”,

     200万医者正在看的医疗新媒体!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一下底部的小手指,给界哥界妹一点鼓励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