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区三级医院取消门诊?
2015/7/1 医学界

     导读:上海市区三级医院取消门诊只是理想模式,前提是做实家庭医生制度,在这方面上海已率先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谋划和准备。

     作者:李草凡

     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号

     对“上海市区三级医院拟不设门诊”的传闻,上海市卫计委某主要负责人今日回应《医学界》的求证称:“这是理想模式,目前没有”。

     一位接近上海医改决策层的社保研究专家也表示:这“只是方向,看可能条件”。

     只要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原消息存在疑问。首先,这只是上海政协有关专题协商会上的消息,并非决策层发布的医改方案。其次,三级医院取消门诊,需要很多配套改革以确保平稳过渡,比如分级诊疗制度、相应的医保报销政策、乃至基层医疗服务的提高等,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国家卫计委的一位研究人员也表示,三级医院取消门诊仍然是行政思维,而分级诊疗体系的实现是“分工产生效率”的经济学理论的应用,体现的是市场思维。

     要实现三级医院取消门诊、结束“战时状态”,关键在于“强基层”,使基层医疗机构的数量、布局、人员资质、服务能力等都能够胜任分流患者的任务。别的不说,光是基层医生的数量缺口就非短期能够补足--截至2014年底,上海市的注册全科医生有5700名,根据新医改对每千人享有家庭医生服务的目标设定共需1万名左右,缺口4300名。

     不过较之于全国,上海的家庭医生制度确实起步较早,谋划得也比较全面。

     从2011年5月开始,上海10个区县就开始启动家庭医生试点,这比《国务院关于建立家庭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颁布还早了两个月。

     2013年3月底,上海又制订下发《关于本市全面推广家庭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全面推广家庭医生制度,提出到2020年之前要基本建立起目标明确、内容清晰、服务规范、政策配套的家庭医生制度,基本实现每个家庭与一名家庭医生签约的目标。

     2015年年初,上海市有关领导又表示,将由家庭医生包干管理签约居民医保费用。目前试点正在准备之中,家庭医生有望获得有吸引力的薪酬激励--有关专家作过测算,如果医保节余可用于分配,家庭医生的年薪可望达到30-40万元。

     2015年年中,上海启动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打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平台功能,建立家庭医生为主体的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这意味着全科医生将有全新的工作空间。

     配合家庭医生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上海又从很早的时候开始着手相关人才的培养。早在1994年,上海就在全国率先开展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工作;2009年规范化全科医师培养的“第一梯队”在上海市静安区产生;2008年,上海出台《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试行办法(2006-2010年)》;2010年,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出台,一条特色鲜明的“5+3”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在上海逐渐形成。

     据《医学界》了解,仍有多种因素制约着家庭医生制度的发展。比如药品种类和设备配备的限制,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很多业务开展不了,患者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的水平仍然不太认可,使得全科医生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科研的压力和薪酬偏低,也影响了全科医生的积极性。

     如果能够破解激励机制的难题,做实家庭医生制度,家庭医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将有利于推动基层首诊和分级诊疗制度。到那时,三级医院取消门诊可以期待。

     (本文为“医学界杂志”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的行医故事?欢迎投稿至yxjtougao@126.com ,期待您的来稿。

    

     医学界正在发生什么?

     请关注“医学界杂志”,

     200万医者正在看的医疗新媒体!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一下底部的小手指,给界哥界妹一点鼓励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