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一炮轰唯SCI评价医生
2015/7/12 医学界

    

     导读:临床看病本是医生的主业,但在找工作和评职称时,却成了最软的指标,科研、SCI、博士学位成了“好医生”的必备条件。医者应该真正热爱临床工作,回归治病救人的本质。

     作者:胡大一

     来源:新浪微博

     (《医学界》转载本文已获作者授权)

     位很优秀的中青年麻醉医生,在国外很容易找到工作,回国后,因不愿也不擅长申报科研基金,没有SCI文章,在北京和上海的医院找不到位置。

     在当今中国的大城市大医院,没有博士学位不行,没有SCI不行,外语不好也不行。

     临床看病本是当医生的主业,但在找工作和评职称时,却成了最软的指标。热爱临床、专心看病但学历不高的很难在大医院生存与发展。

     我毕业后在北大医院工作23年,大部分时间用在临床上看病。老师中临床看病好的医生很多,如最有名的内科张树基老师,外科李通老师......很少写论文,更无SCI,但看病如神,手术做得精彩。曾在协和工作过的大内科主任王叔咸教授的临床经验极其丰富,哪个专科的房都查得让人心服口服,门诊也看得极为认真仔细。心内科的邵耕教授、许玉韵教授临床水平之高,令人叹服。血液科的谢光潞教授、周家琴教授都是临床型专家,施曼珠、高妍教授既学术严谨,临床也非常有功底。友谊医院顾复生教授也是热爱临床工作,临床水平高,年过八旬仍坚持看门诊查房。我母亲生前为四代患者服务70年,一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在看病,每周出诊六天,常年坚持。

     大学附属医院固然需要科研创新,需要教学,但科研创新不仅局限于基础研究,更不必攀比SCI,更应强调临床研究,解决临床需要的实际问题。

     在职称评审上,应注意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全才当然好,真正达到标准,可以既做医生,也当教授和研究员;但研究水平高,临床一般的人,可只晋升研究员,而不评主任医师和教授。只有热爱并安心临床工作,看病水平好者,才可评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职称评定标准不需SCI,也不宜过分强调科研与论文。不在大学医院,在二级医院县医院工作,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只要病看得好,也可评主任医师职称。

     临床职称的工资待遇应更高些,并且鼓励多点执业,让热爱临床工作的好医生有阳光有尊严的收入。

     重SCI,忽视临床,吃大亏的是患者。现在高学位,有SCI文章的人越来越多,跟着导师学上一门能快挣钱的技术能手越来越多,真正临床扎实会看病的医生却越来越少。现在北大医院像王叔咸教授、张树基、李通教授这样的医学大师很少再有了。

     (原标题:《要让更多的医生热爱临床工作,安心看病》)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的行医故事?欢迎投稿至yxjtougao@126.com ,期待您的来稿。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一下底部的小手指,给界哥界妹一点鼓励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