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医生打吗啡坚持手术
2015/7/15 医学界

    

     导读:“万一痛起来,手一抖,刀子下去,病人就完了。这样宣传貌似是表扬医生,其实是在把医生和病人都置于危险的境地!”

     作者:温宁

     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号

     两天,一条名为“医生手术中突发动脉撕裂,打吗啡忍剧痛做完手术”的新闻在网络上热议。

     据《扬子晚报》报道,7月4日,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胡方斌,在进行一台心脏介入急诊手术时,自己突发“心脏大血管撕裂”。尽管当时胡医生脸色惨白、大汗淋漓,“好像整个人都要给撕成两半”,但是由于手术进行到关键阶段,他只是让助手给自己打了两针吗啡,继续忍着剧痛做完了手术。随后,胡医生被诊断为“主动脉撕裂”,紧急送到南京急救,经过12小时手术终于脱离危险。

    

     对于此事,网友们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些人为胡医生点赞,觉得他医德高尚,对患者高度负责,是“中国好医生”的代表;也有人认为这种英雄事迹不应该被提倡,作为一个医生,只有先对自己负责,才能对患者负责,带病坚持手术的隐患极大。

     “万一痛起来,手一抖,刀子下去,病人就完了。这样宣传貌似是表扬医生,其实是在把医生和病人都置于危险的境地!”“如果倒下了,参加手术的其他医生是救胡医生还是继续救病人?如果最后病人死在手术台上,谁的责任?算医疗事故吗?病人家属来闹怎么办?”

     有网友也质疑,为什么不能换个人上台,医院应该制定预案,找合适的大夫替换他。有网友评论说,发生在胡医生身上的事情属于极端情况,他并不知道自己有生命危险,等别的医生接替,有可能延误手术时机。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周昭远医生也认为,“这种意外事件没办法,做到一半的手术别人接手比较麻烦,除非自己已倒下,否则必须做完!”

     新浪认证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张晓东(微博名为@东大夫)则在自己的微博上表示,这个事件暴露出了医院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什么级别的医院具有治疗什么病的资质问题,如果这家医院只有一个医生做这手术他就不具备这个资质,表面是医生带病工作,实质是管理问题!”

     还有网友认为,胡医生的“坚持”和医生培养体制也有关系,“现在二级医院这种情况很普遍,一个科室只有一个医生会手术,其余的只会看门诊,写病历,上级医生技术封锁很严重”,“地方医院,只有一个会做介入手术的医生也不少见”。

     不论医院是否有应急预案,胡大夫突发重病都令人痛心,联想到最近频发的医生过劳或猝死的事件,医护人员的“健康危机”已经成了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数据显示,我国近七成的医生每周工作超过50小时,过度疲劳已经成为中国医疗圈的普遍现象。

     无论是医院还是医务人员,都应该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正确的风险评估,医师的工作强度不应该超过其身体负荷,否则不仅会降低医生们的生命质量,也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正如周昭远医生所说的,所谓的“最美”睡照并不正常,“偶尔出现加班是可以理解和值得同情的,但如果是常态,那就应该查找原因。”

     (本文为“医学界杂志”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一下底部的小手指,给界哥界妹一点鼓励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