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乡镇卫生院的垮掉
2015/7/25 医学界

     导读:医改“很成功”典型案例——把标杆镇医院整成半死不活!

     作者:徐毓才

     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号

     日,新浪一条署名@千里马常有的网友的微博引发了普遍关注。该微博的内容是:医改“很成功”典型案例——把标杆镇医院整成半死不活!做为开平市乡镇医院的排头标,在2011年医改前,风光无限,之后,全院医生跳槽离职大半,两大龙头科室外科、妇产科已瘫痪,手术室已经几个月没开门了,院长一时间钥匙都找不到了!基层失守,病人只能涌向大医院。

     微博一发布,立即引起网友共鸣,很多网友的评论基本上能够反映出医改导致基层医院医疗服务功能迅速萎缩以及萎缩的原因。

     原因一 收支两条线制度挫伤了医生积极性

     网友@千里马常有认为,医改来了,干多干少一个样了,封顶了,指标化了,当年即人才流失,甚至考了助理证就逃离,什么承诺“五个一”,扯蛋好几年了,有意思吗?质问:政府做医改决策时,去实地调研过吗?

     实际上,新医改之后,政府是对基层医疗机构投入增加了,很多地方也给乡镇卫生院做了包括全额绩效工资的人头经费全额预算,但伴随着的却是实行严格的“收支两条线”,即卫生院的医疗业务收入全部上缴财政,支出必须从财政专户申请,加之严格控制绩效工资总额,使得医院一直使用的运用经济杠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办法被废除,进而出现政府着力推动的绩效考核难以有效实施,加速了有一定医疗水平与能力的医生流失。

     原因二 医院等级制度让小医院不可托

     著名医院管理专家李庆功也发微博认为,医院等级制度,让小医院不可信托;高速交通工具,让患者可以避免小医院。也从专家视角说出了新医改急需在深层次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多少年来我国一直坚持并积极推进的“医院等级制度”。由于医院分了等级,其功能任务、设施设备、建筑规模、技术要求、人力物力等都必须按照规定的“标准”去“建设”,与之相配套的收费也自然按照等级执行,这样必然等于严肃的告诫患者,基层看不了“大病”,而在医患纠纷频发、老百姓对生命越来越爱惜,对医疗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的当下,自然就不会把自己的生命交给自己不放心的基层医院。

     原因三 基药制度致使服务能力政策性退化

     一基层医疗人士发微博称,今天我得到一个令人崩溃的消息,我们这里5%碳酸氢钠注射液已经断供了……我手里正好一个痛风急性期的……完了左旋甲状腺素也没了……

     这又说明了基层残情的另一个原因——基药制度。长期以来,基本药物制度着力推行高大全的集中采购,严格规定基层医疗机构只能使用目录内药品。由于省级集中采购层级高,决策程序复杂,难以快速顺应市场行情变动,加之集中招标采购的高度集权和垄断,出现了两个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一方面个别药品价格越招越高,另一方面低价药短供,加之品规限制,无法与上级医疗机构对接,致使基层医疗机构因为无药可用而服务能力萎缩,即政策性能力退化。

     原因四 对乡镇卫生院职能理解的偏差加速医生逃离

     网友“沈玄洋”也称:我们医院也差不多,全部工作重心转移到公共卫生,临床医生大部分离职。这条微博道出了另一个原因,就是一些地方政府对基层医疗机构职能理解不全面,强调乡镇卫生院只需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需要看病做手术,也加速好医生的逃离。正如网友“闫大夫的肝病科普”所言:搞社区卫生嘛!咋不知道转换思路捏?预防做好了,大医院也就关门了。新医改以来,这一观点带有普遍性,当然也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短时间大量增加有关系。然而,持此观点的同志也许并没有意识到,不搞医疗服务,就留不住“能看病的好医生”,没有了好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就没有技术支持,实际上公共卫生服务也不可能搞好。

     基于以上四个方面的原因,笔者认为,由于地方医改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对新医改“强基层”的不重视以及理解错误,带着一些片面认识盲目推行一些错误政策,直接导致“强基层”失败,大医院“战时状态”持续加剧,此种现象并不是个别现象,带有普遍性。因此政府部门在评估新医改时,一定要充分重视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反思新医改中诸如此类的错误,尽快纠正,否则,医改堪忧!

     (本文为“医学界杂志”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的行医故事?欢迎投稿至yxjtougao@126.com ,期待您的来稿。

    

     医学界正在发生什么?

     请关注“医学界杂志”,

     超250万医者正在看的医疗新媒体!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一下底部的小手指,给界哥界妹一点鼓励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