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深圳医院怎么分诊?
2015/8/1 医学界

    

     导语: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急诊科采用香港的验伤分流系统,根据病人的病情轻重分为5类,而非采用国内的分科诊疗。国内虽然也有濒危、危重、急症和非急诊的分类标准,但执行情况似乎并不理想。

     作者:温宁

     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号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急诊科的分诊特色

     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急诊科一直遵循国际化的标准。和内地其他急诊科不同,港大深圳医院急诊科采用香港的验伤分流系统,根据病人的临床需要而非专科分类对其进行优先安置,主要有两个特色:

     首先,急诊科将病人按病情轻重分为5类:1、危殆;2、危急;3、紧急;4、次紧急;5、非紧急。病人在急诊挂号处挂号后,到护士分流站检测生命体征,再到等候区等待叫号,急诊科优先处理较重的病人。

    

     其次,急诊科的接诊医生均为急诊专业医师,内外妇儿科等皆由急诊科医生和护士处理,特别强调了儿科病人也是由急诊科医师接诊,而非儿科专科医师诊治。

    

     急诊科顾问医师区建恒医生说,港大深圳医院急诊科主要参考香港医院管理局的指引制定,亦有参考澳洲分诊量表(Australasian Triage Scale, ATS)。区医生提到的ATS,是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分诊标准,根据患者可等候的时间将患者分级,即分诊人员考虑患者可等待多长时间而不会发生危险。1级是指需要立即给予复苏的患者,2级是指在来诊后10分钟内给予救治处理的危及患者;3级是指可在30分钟内给予处理的紧急患者;4级是指可在来诊后1小时给予处理的次紧急患者;5级是指可在患者来诊后2小时内给予处理的非紧急患者。这种急诊分诊,在世界各地,如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实行多年。

     区医生介绍说:“我科的分诊标准主要基于生理数据,如血压、脉搏、体温、受伤机制、年龄等,比较客观,不是单靠主诉如痛楚和医护的主观感觉。”但他也坦言,这种分诊制度在开始使用时遭遇了比较大的阻力,因为内地患者仍然比较认同“先来后到”的挂号顺序,医院的同事也感觉很陌生。但随着急诊科运行时间的加长,大多数来此就诊的患者都了解到急诊科的就诊流程。“而且广东也有一些其他医院开始借鉴我们的分诊制度。我听说,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一直按照JCI标准将患者进行5级分类,这个与我们医院差不多相同,至于执行力度我就不太清楚了。”

     国内的急诊分诊现状

     事实上,早在2013年8月,深圳市卫计委就发布了《直属医院急诊预检分诊指引(试行)》,并要求当年10月1日之前全部落实。试行办法将病情分为四类:濒危、危重、急症和非急诊,并对病情、对应措施、反应时间和病情分区进行了明确规范。

    

     (图片来源: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

     但根据一些深圳公立医院急诊科人员的反应,该分针指南的执行情况并不理想:“急诊来的病人只是分为急的和不急的。急的,就送抢救室,不急的,按内外妇儿科排队。”

     对于“急”与“不急”的区分,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护士的主观判断而不是各项指标的测量,“患者来时,分诊护士看患者的状态,如果面色不好,就直接进入抢救室,不用排队。”“来的时候,如果没有很严重的致命问题,连分诊评估单都没有,分诊护士点击患者名字后,直接进入排队行列。如果护士觉得应该测量血压的,测了写门诊病历上面。”

     深圳的这个分类标准是建立在卫生部2012年9月下发的《医院急诊科规范化流程》基础上的,流程也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了分级,但深圳出现的问题在国内的公立医院依然很普遍。一位上海三甲医院的医生介绍,他所在的医院的急诊分诊台设立在急诊大厅的中央,患者就医前只需到分诊护士处领一个挂号凭证就可以直接按科室挂号。只有少数情况下,护士才会在测量体温后发放挂号单,而且如果患者主动要求挂某一科室的号时,护士常常不问病症就直接发号,根本不会主动了解患者的实际病情。

     一位网友曾在微博上吐槽说:“嗓子出现血丝,去挂了耳鼻喉科,大小检查做了一堆,什么毛病没查出来。在回家的公交车上,一个老大爷告诉我牙出血了,才发现应该去看牙科,晕死了……”

     由于国内的急诊复合型人才非常稀缺,大多数急诊科依然是根据专业将病人进行分类,这就限制了按照危重程度进行处理的分诊方式。而且分诊对护士的要求也比较高,承担分诊工作的护士,必须非常熟悉患者的诊治过程,并能准确评估患者可能需要的急诊医疗资源。

     根据区建恒医生的介绍,港大深圳医院急诊科会对护士进行非常专业的培训:请香港的急诊专科护士及急诊护士到医院训练,还会派急诊科的核心护士到香港的伊利沙伯医院急诊室、基督教联合医院急诊室、明爱医院急诊室学习;新报到的护士,接受分诊训练,开始上班的时候,会有资深护士从旁指导,所以护士的专业素养很高。同时,对护士的分诊,也会有Audit(审核),由医生护士组成的Audit Team定期评审。平时,医生如果发现分诊有问题,也会有礼貌地指出。反馈和审核的目的不是追究责任人,而是对分诊进行不断优化。

     相比之下,我国的急诊分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背景资料:灾难分诊同急诊分诊不同。灾难分诊,因为人手、资源问题,要用有限人手资源,抢救最多的人。香港分四级:黑色,已经死亡/基本无生命表征,放弃,把人手资源留给有机会活下来的伤者;红色,有生命危险,如果短时间送院,可能救活,尽快救;黄色,中度,可以在送完红色的才送;绿色,轻度,可以等更长时间。所有分诊,包括急诊分诊,都不是固定的,有需要可以重新评估,3级可能变成2级,而且因为等候时间长,病人的病情如果变差也会重新评级。

     参考资料:黄雪丽,郭爱敏《国外常用急诊分诊标准的使用现况及评价》,《中华护理杂志》,2014年第49卷第1期,P597-P601

     (本文为“医学界杂志”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院暴频发,医院、医生应该如何处理和应对院暴事件?被称为“史上最牛的抗院暴急诊科”的港大深圳医院急诊科危机应对小组一行七人来到《医学界》开展讲座,详细介绍“史上最牛反院暴急诊科”的经验,并开展“医疗暴力零容忍”培训,讲座将于8月11日正式上线。长按下方二维码,下载“医生站”APP,欢迎报名听讲座。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的行医故事?欢迎投稿至yxjtougao@126.com ,期待您的来稿。

    

     医学界正在发生什么?

     请关注“医学界杂志”,

     超250万医者正在看的医疗新媒体!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一下底部的小手指,给界哥界妹一点鼓励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