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熟人”看病的纠结事儿
2015/8/12 医学界

    

     作为医生,有“熟人”来看病自然是高兴事,有种被需要的幸福感,但有时候给“熟人”看病可能会令人纠结。

     作者:毕永华

     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号

     国是个“人情”社会,办什么事情首先想到不是规章制度和办事流程,而是想找找“熟人”,看病更是如此。作为医生,有“熟人”来看病自然是高兴事,有种被需要的幸福感,但有时候给“熟人”看病可能会令人纠结。工作不久的我,遇上的几件纠结的事,都和“熟人”有关。

     红包事件

     去年,我第一次遭到投诉。之所以定义为“事件”,是因为这个投诉对初入职场的我影响巨大,后果很严重。对方自称是名记者,也是一名患者的家属,指责我“暗示拿点辛苦费”,服务态度恶劣!可我想破脑子也没能想出来对方是谁,猜测很可能是找教授看病的一位“熟人”,除了TA我再也没“得罪过”任何患者了。一般病重患者需要医生陪着做检查,教授对“熟人”比较照顾,让我带病情平稳的TA去做CT检查。那天,还有另外一个病重的患者也需要做CT,而且都预约在同一时间段,我一个人得陪两个患者。准备心电监护,取对比剂用药,帮助挪床,忙得满头大汗,“熟人”却十分不耐烦,不停地催促。上了电梯后,TA还在唠叨,抱怨耽误检查,我实在忍不住了说了几句,“你不要太着急,检查不会耽误,就算耽误了我解释下尽量让你顺利做完;我还要陪另外一名病重患者检查,你是来看病的,别人也是来看病的,而且别人的病比你更重,你是一条命,别人也是一条命!”当时TA哑口无言,电梯里所有人也都沉默无语。也许,出院后的TA还憋了一口怨气,选择投诉我解解气。

     “态度恶劣”这一主观的说法我无力反驳,患方就是裁判员,他们说了算,最近网上不是说“病人永远没有错”吗。但是诋毁医生,就联想到红包,这名记者的想像力还有待提高。这所谓的辛苦费能否“穷N代”的我马上富裕,有车又有房?!这红包难道有如此巨大的诱惑力,会让求学二十二载,读了十年医学的我,拿前途作赌注?!如果我这“小人之心”的猜测是对的,如此投诉又诋毁医生的果真是“熟人”,那给这种“熟人”看病真是太坑人了。

     血压太高

     前段时间值班,一名家属到公办室找值班医生,气势凶凶地说“谁是值班的,病人血压那么高,为什么不管?!”。我问TA是哪床的,以便查看病历,了解下病人情况,TA不耐烦地说“你跟我来不就知道了!”,然后转身就走了。我只好跟了过去,看到监护仪显示血压140/80mmHg多一点,我说血压不高呀。TA反驳说,XX没向你交待吗,要把收缩压控制在120mmHg以下,否则脑出血了怎么办?!我看正在泵控降压药,就让护士把量加大点。但血压一直没有达到患者的期望,反复找我处理,几乎折腾了一个晚上。患者很生气,扬言要出院,“熟人”不耐烦地说,“要是你们调不好血压就转到我们科,我们比你们专业!”我无语了,后来才知道,这“熟人”大由来头,原来TA是位老主任!给如此专业的“熟人”看病,内心忐忑呀,还好患者没啥事,不然后果一定很严重。第二天一大早,管床医生小心翼翼地问,昨晚没有得罪XX吧,TA是位很重要的“熟人”。我说,哪敢得罪呀,供着还来不及呢,不过TA一定不高兴了,对我的服务不满意。

     出院风波

     前些天,教授一位“熟人”来看病。患者3天去当地医院做了彩超发现肝多发占位性病变,我照常办了入院手续,开化验,预约CT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几个小时后“熟人”找到我,说TA没办理新农合转诊,这样住院会少报销20%,要求出院。我解释说,CT检查已经预约了,退费需要CT室医生签字比较麻烦,我给了TA退费申请并办好24小时入出院记录。没过一会儿,“熟人”又找到我说CT不给退,要让医生自己去办理。我到了结帐窗口询问,原来没有退费条就退不了,而办完出院就退不了这个检查费。“熟人”听罢就在大厅指责我说,“我是教授的熟人,你是不是故意为难我,故意不给退费,不让我出院?!”“你们医生没有医德,没有良心”“你们服务态度太差”,我一遍遍解释说,退费需要找CT室签字,今天周末可能签不了,不是不给你退,更没有为难你的意思。可无论怎么解释,TA就是不听,指责声越来越大,唠叨不停,吸引了不少围观者,我见状只好走开。回到病房,我马上找到护士和陪检落实第二天退费、办出院,解释半天TA才平静下来。

     我想,真正的熟人、朋友应当不会让给自己看病的医生为难。这些令人纠结的“熟人”,算不上真正的熟人,他们往往存在“应当得到特殊照顾”的想法,比别人有更高的诉求,希望以自我为中心,恨不得所有医护人员都就应当为其服务,最好医院就是特意为TA开的,一旦就医中没有达到其心理预期就变得“不可理喻”。显然,在医疗资源紧张的当下,这些“特殊照顾”的想法往往会令其失望,纠结之事甚至医疗纠纷就难以避免。医生和“熟人”双方都应当摆正彼此位置,循章办事,多一份理解与包容,如此方能减少不愉快的、纠结的事发生。

     (本文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本文为“医学界杂志”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的行医故事?欢迎投稿至yxjtougao@126.com ,期待您的来稿。

    

     医学界正在发生什么?

     请关注“医学界杂志”,

     超250万医者正在看的医疗新媒体!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一下底部的小手指,给界哥界妹一点鼓励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